成人手机在线视频_gay男同帅哥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人与拘牲交大全视频_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在线观看_tube69最新

縣(區)委書記談高質量發展——四川興文

  • 發布時間:2019-01-22 10:47:41

  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打造民族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示范

  四川省興文縣委書記張健

  興文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渝滇黔黃金節點,隸屬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是四川省少數民族待遇縣、革命老區縣、烏蒙山區扶貧連片開發省級規劃縣。興文縣旅游資源豐富,有四川首家世界地質公園--興文石海、1個國家石漠化公園、1個國家風景名勝區、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進入新時代,興文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旅游業放在縣域經濟發展全局中謀劃,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為工作總定位,將“興文石海”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龍頭,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川省天府旅游名縣,努力將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及多種業態融合發展,促進旅游發展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著力建設四川南向開放戰略支點城市和成渝旅游城市群重要節點。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8.1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6億元。全縣接待游客58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81.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5%、27.3%,旅游及相關產業對全縣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11.2%,探索走出一條以全域旅游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20190122105109_1239.jpg

  一、以世界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將旅游作為支柱產業

  一是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集中資源要素,啟動興文石海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施涼水灣、甘洞灣苗寨、鳳鳴山等一批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設立旅游警察大隊和綜合執法隊伍,掛牌成立環境資源和旅游審判庭,組建全域旅游志愿服務先鋒隊,結合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分別成立了旅游相關協會,實現政府引導+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的旅游大發展。二是從“自我開發”向“借力發展”轉變。與四川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四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宜賓市國資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共同組建注冊資金為35億元的四川省興文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預計3年內帶動150億元旅游項目投資,已啟動石海苗寨、世界地質博物館、溶洞主題酒店、僰王山旅游景區升級改造等項目。充分以特色旅游資源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投資26億元在仙峰苗族鄉打造以方竹迷宮為主的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投資21億元在青山巖打造竹生態康養基地等。近五年來,共引進景區開發、度假酒店、星級賓館等億元以上旅游項目19個,總投資138億元。三是從“單一觀光”向“文旅融合”轉變。順應現代旅游從“看景點”到全方位“體驗感知”的轉變,發揮興文縣苗族文化、僰人文化、紅色文化等優勢,挖掘整理地理、文學、曲藝、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紀念館、紅軍巖、朱德詩碑、珙興支部舊址等30余處紅色遺跡遺址,打造山地戶外運動紅色體驗路線和紅色革命越野路線。成屆制舉辦國際苗族花山節、西南民歌邀請賽、高樁文化節、川南非遺文化旅游節等,每年市場化舉辦“興文縣鄉村文化旅游四季行”20余場,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看點、季季有主題的旅游發展氛圍。

  二、以健康旅游為依托,促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實施工業轉型工程,從“地下煤硫開采”轉向“地上園區制造”。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決落實國家“去產能”政策,近五年來,已先后五批次淘汰落后產能煤礦及硫化工企業,政策性關閉小煤礦、水泥廠、硫酸廠共70余座。建設了全國唯一的苗族工業園區,發揮興文縣綠色生態富硒的農業優勢和苗醫藥優勢,發展富硒生態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醫藥及器械等主導產業,優先開發慢病管理特需食品、藥食同源康養食品、僰苗文化休旅食品,發展“醫-養-旅”大健康產業鏈。截至目前園區共落地項目68個,竣工投產52個,獲評省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有效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產業發展,打造成為了川渝滇黔知名的綠色食品精深加工“新地標”。

  二是實施農業集聚工程,從“小規模分散零星種養”轉向“規模產業的現代農業園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建設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公園為載體,突出綠色生態富硒優勢,重點發展富硒糧油、中(苗)藥材、山地烏骨雞、竹等4大主導產業。每年集中力量打造一個現代農業園區,水瀘壩富硒大米示范園區、鳳鳴山林下烏雞現代農業園區初見成效,未來將在全縣完成20個以上超3000畝的現代農業園建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近五年來,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913元增加到12919元,年均增長13%,實現了旅游業反哺農業的發展,以旅游催熱興文“后備箱”經濟。

  三是實施服務業壯大工程,從“傳統服務業大縣”轉向“現代服務業強縣”。把旅游業作為帶動全縣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引擎,充分利用興文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底蘊,促進了生態旅游、特色餐飲、康養產業、家政服務等業態深度融合。積極培育興文淘實惠、天地匯等電商企業,建成區域商貿物流中心。開展特色餐飲行動,打造“食在石海”餐飲品牌,推動形成“一鄉鎮一菜品”。針對縣內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現狀,創新“苗家惠嫂”“養老護工”“扶貧車間”等勞務培訓,成立勞務輸出品牌公司,促進專業化勞務輸出就業。2017年,全縣服務業增加值44.2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排名全省第4,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20.6:34.4:4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名全省第32位。服務業成為全縣經濟最活躍的板塊,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教、養、商”于一體的旅游新業態,為全縣轉型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培育了新增長點。

20190122105234_2489.jpg

  三、以提升旅游承載力為切入,夯實城鄉基礎設施

  一是旅游道路不斷完善,川渝滇黔結合部交通樞紐節點的區位正在形成。堅持“以路興縣”發展路徑,成貴高鐵2018年即將建成通車,興文設有全線最大的縣級編組站,隆黃鐵路、宜遵鐵路已經啟動;興文通用航空將在“十三五”內規劃選址;宜敘高速貫穿全境,納黔高速擦境而過。利用PPP模式投資約21億元打造石海至僰王山旅游最美景觀大道,連通旅游景點,開通多條旅游直通車線路,實現了村村互聯,景景互通,構建起域外聯通、域內便捷的交通體系。興文已成為溝通四省市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節點,成為四川乃至西部“一帶一路”、南絲綢之路南向出境通道前沿和通江達海“橋頭堡”,呈現出“一高三鐵兩快一機場”交通格局,時間、空間區位優勢逐漸凸顯。

  二是旅游城市持續煥新,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會客廳”的作用正在發揮。圍繞建設成渝城市群重要功能節點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會客廳”的發展定位,實施綠化提升工程和點亮紅城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打造宜敘高速興文與石海兩個出口景觀、縣城至景區公路景觀,實施房屋風貌改造和旅游標識標牌工程;投入5億元啟動成貴高鐵興文站周邊市政道路及站前廣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即將啟動石海苗寨、世界地質博物館、溶洞主題酒店、僰王山旅游景區升級改造等工作。新建或改擴建廁所74座,其中3A級旅游廁所8座、宜賓市十佳廁所2座、縣級十佳廁所10座,先后獲得國家衛生縣城、省文明城市、省綠化模范縣、省生態園林縣城等榮譽。

  三是人水關系更加和諧,喀斯特地區飲水安全示范縣的效果正在凸顯。啟動建設總投資11.89億元的新壩水庫和總投資2.28億元的芭茅溝水庫,年內達到蓄水條件,并按照4A級景區標準進行同步水景觀建設和水生構筑。建設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水利工程800余處,累計解決了27萬苗鄉群眾的安全飲水難題,獲評“中央財政小農水建設重點縣”,喀斯特地區“地面水貴如油,地下水滾滾流”的狀況得到根本緩解。

  四、以旅游利民富民為宗旨,全面提升地區民生福祉

  一是依托旅游扶貧實現致富奔康。延伸“旅游+扶貧”觸角,探索形成鄉村旅游型、景區創業型、商品生產型、移民搬遷型、旅游團購型模式。將脫貧攻堅中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與景區開發建設相結合,打造太安石林、永壽農業公園、涼水灣生態園等為代表的農旅融合景區;將縣內景區的攤點全部收回并統一規劃,提供給景區周邊有條件的貧困戶免費經營;全覆蓋建立鄉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獲評全省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范縣;將富有興文特色的竹編、蠟染、苗繡等手工藝品和方竹筍、烏骨雞等特色農副產品轉化為旅游商品,以企業帶動,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得租金”、到公司務工“得薪金”、發展種養殖“變現金”,實現“一地得三金”。興文旅游發展帶動了全縣65%以上的貧困村、1.67萬以上的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興文旅游扶貧模式被世界旅游組織列入旅游可持續發展監測中心案例。

  二是通過文旅互動推進民族團結。作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縣,興文縣通過發展旅游促進民族團結,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打造了星火村、永壽村、峰巖村、德應村、群魚社區村等37個苗家寨子、苗家新村特色村。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與苗族花山節、苗族年等民族節慶活動、大型賽事活動相融。打造花山公園、苗城印象、四川苗族中國僰人博物館、海外苗族尋根地理標志等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編寫《苗族舞蹈》《苗族工藝美術》《興文苗族蘆笙曲》等教材,開展苗族語言和文化進課堂活動。培植“熱情好客、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的旅游民風,在文旅融合發展中不斷夯實民族團結根基。

  三是發揮生態優勢建成綠色名縣。圍繞興文喀斯特地區、石漠化地區實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十萬農戶種百萬棵樹”活動和石漠化治理行動,把竹林作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大力發展竹產業,全縣竹林面積達35.2萬畝。縣域生態不斷好轉,森林覆蓋率達到51.39%、全縣地表水質優良比例100%、空氣質量年優良天數328.5天。依托優良生態,引進企業開發以僰王山、仙峰山、青山巖為重點的“森林養生度假”康體游,發展10萬畝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基地、森林氧吧等項目,獲評為中國綠色名縣、全國林業生態保護先進單位,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

20190122105255_6708.jpg

  五、以友城建設為載體,構建開發開放區域合作全新格局

  一是借助興文世界地質公園,拓寬城市合作空間。依托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與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的10家世界地質公園建成姊妹聯盟。籌備召開首屆喀斯特地區旅游發展大會,與“一帶一路”東盟、南亞國家的喀斯特旅游景區建立友好關系,構建喀斯特資源保護管理和科學利用的聯動機制。

  二是借勢四川南向開放戰略,構建開放合作平臺。抓住四川推進“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的戰略,突出南向開放,進一步加大開放開發力度。做深做細“筑巢引鳳、招商引資”這篇大文章,開展友好城市建設,先后與6個城市建成友好城市,力爭到2021年與興文縣締結的友好城市達15個以上(其中國際城市5個以上),使興文借助開放開發的強大引擎發展得更好更快。

  三是借力興文旅游智庫,共建人才支撐格局。近年來,邀請國內專家組建旅游智庫、苗醫藥研究智庫、方竹研究院、烏骨雞研究院、富硒農產品研究所等智庫。與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旅游學院、省旅游學院等開展校地合作,編制完成《興文縣“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興文“世界旅游目的地”總體規劃》等,實現旅游規劃的高點定位,與產業、交通、土地、環保等規劃多規合一。

  砥礪奮進謀發展,風起楊帆正當時。興文縣將緊緊圍繞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目標,推動興文旅游業迅速打開新局面,積極發揮旅游產業帶動作用,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加快建成四川南向開放民族區域經濟強縣而拼搏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原市| 惠安县| 荥阳市| 和田县| 同德县| 郯城县| 缙云县| 高碑店市| 奎屯市| 凌云县| 徐水县| 南郑县| 河池市| 大石桥市| 聂拉木县| 依安县| 郁南县| 吉木乃县| 蛟河市| 万载县| 蒙山县| 清镇市| 乌苏市| 赤城县| 林口县| 安达市| 绥芬河市| 桦川县| 休宁县| 岱山县| 赣榆县| 方正县| 桦甸市| 体育| 搜索| 毕节市| 吉林省| 岑巩县| 安徽省| 凯里市|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