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謀未來
- 發布時間:2025-04-02 11:22:33
- 來源:中宏網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的歷史交匯點,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既體現出“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也傳遞出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謀未來的堅定決心。
穩中求進:以必要增速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與去年持平。這一目標的設定是基于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外部環境考量,從數據看,2024年中國GDP總量突破134萬億元,增速達5%,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亮眼;2025年1-2月制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至50.2%,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回升態勢。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春節期間家電、旅游消費分別增長166.4%和37.5%,為全年目標實現奠定基礎。
為支撐增長目標,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赤字率預計提升至4%左右,新增專項債規模或達4.5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有望突破1.5萬億元,重點支持“兩新”(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與長期基建項目。貨幣政策則強調“適度寬松”,通過結構性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綠色轉型與小微企業,避免“大水漫灌”式刺激,確保政策精準性與可持續性。報告特別強調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等系統性風險。通過推進“保交樓”、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優化專項債使用效率等措施,力求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實現動態平衡。
擴內需與促升級:雙輪驅動釋放增長潛能。消費作為經濟增長“壓艙石”,政策著力點呈現多維創新。一方面,在實物消費層面持續擴容,中央財政預撥81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覆蓋汽車、家電、3C電子等領域,預計帶動超5000億元消費規模。另一方面,在服務消費層面注重質量提升,“幸福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文旅部門打造的“銀發列車”專線已覆蓋多個省份,通過慢旅行、康養游等新業態釋放老年消費潛力;廣東試點智慧養老社區“一鍵呼叫”系統,黑龍江建立康復輔具產業集群,預示著銀發經濟正從基礎照護向科技賦能躍遷。據估算,到2035年該領域市場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成為托舉消費升級的萬億級藍海。最后,在消費信心層面,通過收入保障托底政策緩解居民消費后顧之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20元,醫保財政補助同步增加以增強社會保障。
新質生產力發展重塑產業競爭優勢,助力產業升級。“人工智能+”行動深化,繼2024年首次提出后,2025年政策進一步聚焦AI與制造業融合,DeepSeek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創新成果加速落地,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多地打造算力基建與產業集聚區;低空經濟崛起,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深圳、成都等城市先行試點無人機物流、空中交通,政策紅利或催生萬億級市場;綠色轉型加速,新能源汽車產量連續三年全球占比超60%,光伏電池產量增長15.7%,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3.4%,綠色發展從“選項”變為“必選項”。
制度創新:法治護航與民營經濟活力釋放。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明確,2024年通過嚴懲侵犯企業權益犯罪、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清障護航。《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二審稿新增“禁止違法收費與罰款”條款,立法進程加速推進。從制度層面破除市場準入壁壘,保障民企“敢投、愿投、能投”。
通過減稅降費和市場準入等多方面助力民營經濟“再出發”。擴大增值稅留抵退稅范圍,鼓勵創投基金擴大對AI、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的投資。明確要進一步破除隱性門檻,推動能源等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民企開放。
民生為本:銀發經濟與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銀發經濟”發展框架,通過“服務網絡重構+產業生態升級+制度體系創新”三維發力,推動養老模式從生存型保障向品質型供給躍遷。服務體系完善: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擴大普惠服務覆蓋,實現縣級失能照護機構全覆蓋。產業創新驅動:上海試點智慧養老院,廣東研發適老化智能設備,科技賦能破解“養老焦慮”。制度保障突破: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圍至全國近50個城市,探索個人、企業、政府共擔的可持續籌資機制。
同時重點關注就業與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在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換的關鍵期,政策聚焦“量質并舉”,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措施,助力2025年目標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人以上。并強化稅收調節功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差距,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破解“未富先老”的發展困局。
2025年全國兩會經濟部署,既是對短期挑戰的精準回應,更是對長遠發展的戰略謀劃。5%的增速目標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彰顯了“破舊立新”的改革智慧;民生政策的溫情底色,詮釋了“發展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面對百年變局,中國經濟猶如一艘巨輪,在改革的舵盤與創新的風帆引領下,正以穩健姿態駛向更加壯闊的航程。我們堅信,只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中國必將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更多確定性,為人民美好生活譜寫更溫暖的篇章。(作者:李詩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羅來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