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 發布時間:2025-01-22 08:57:02
- 來源:中宏網
中國人民銀行于2025年1月4日召開工作會議,確定并對外公布了2025年重點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央行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并注重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擇期降息降準。過去一年中,央行分別在2月和9月進行了兩輪降準,有效釋放中長期流動性以提振經濟;在2月、7月和10月進行了三輪降息,促進居民貸款和社會融資成本下降。央行新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加大支持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重點領域的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新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新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以應對受災地區重建需求。重要領域再貸款額度的增加有效刺激普惠小微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等相關貸款增速高于同期,為推動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總體來看,央行在2024年采取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力點精確、力度適中,能夠抓住我國經濟薄弱點帶動增長。2025年,央行工作重點將延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基調,繼續引導資金著力于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并通過擇期降息降準的方式維持刺激流動性釋放,降低融資成本,引導資金流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點和薄弱點,從而達到補短板促內需的最終目標。
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金融“五篇大文章”奠定了金融業發展的主基調,深化金融改革勢在必行。具體而言,央行將利用一系列結構性貨幣工具,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加大工具支持力度;優化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完善綠色金融評估;提高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資金使用效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銀發經濟的支持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壓力;整合數字資源,大力發展數字金融,通過海量數據運用和運用場景搭建感知金融需求,兼顧安全性和實用性。
在保證貨幣政策工具覆蓋面廣度的同時,央行也將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的形式,綜合運用利率、準備金、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工具相結合的工具使用模式,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025年,央行將致力于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尤其要加大對科技創新、消費促進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加大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豐富金融產品,支持企業通過股市和債市等多市場獲得融資,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為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本年度,央行將金融風險化解的重點放在中小銀行風險處置、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化解和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三個維度。為合理推進中小銀行風險處置,結合現有風險特點,應采用先進技術精準評估中小銀行風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嚴格的治理體系,同時拓寬資本獲得渠道,對于較高風險的銀行應加快改制重組,確保中小銀行的風險可控。
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化解是2024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現階段已取得積極成效。制度設計方面,央行搭建并持續優化了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政策框架,建立常態化統計監測系統,明確融資平臺退出政策安排,顯著壓降債務規模和平臺數量。政策工具方面,央行使用和創設了多種貨幣工具,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調節力度,并覆蓋更多金融領域場景。自2024年8月起,央行開展了人民銀行發行國債買賣業務,并逐步擴大凈買入規模。截至2024年底,央行共開展了五次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共計凈買入債券面值10000億元。2025年,央行將繼續通過支持金融機構接續、重組和債務置換等多種方式緩解地方存量債務壓力,有序實現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退出,有效避免債務“爆雷”。
央行也在房地產市場做出了重大舉措,以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過去一年,央行對房地產利率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包括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按季動態調整首套房貸利率政策、降低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等。上述措施有效降低借款人利息壓力,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對維穩房地產市場有著重大意義。
總體而言,央行會議釋放出了積極信號,明確了下一年的工作重心,針對各方面工作都作出了清晰的決策部署,表明其拉動內需、提振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激發市場活力的決心。(作者:何青,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馳,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成果[24XNN00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