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振全民消費 有效擴大內需
- 發布時間:2024-12-06 09:47:56
- 來源:中宏網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果斷出手,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多渠道增收。消費對經濟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來源。提振全民消費,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有效擴大內需,對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工資性收入提升。通過支持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與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創造多元化就業機會。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確保低收入勞動者的正常收入權益。二是有條件地開放擺攤范圍,保障經營性收入增長。在特色商業街區、商圈、景區等適宜區域,設置規范的外擺攤位,允許流動商販依法擺攤經營;允許臨街店鋪在門前劃定區域或隔離帶內開展出店外擺經營活動,確保擺攤經營有序進行。三是鼓勵理性開展投資活動,確保財產性收入增長。加強金融監管,引導居民利用積累的財富理性參與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投資。四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轉移性收入。增加養老金、醫療補貼額度,對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助,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并擴大政策覆蓋面,確保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消費。
提振大眾消費,促進消費升級。一是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體驗。完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讓消費更便捷;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障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讓消費更放心;鼓勵企業進行產品創新,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讓消費更滿意。二是創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構建線上購物平臺、虛擬試衣間、智能家居等數字化消費場景,提升消費吸引力。打造游購娛一體化綜合體驗式消費場景,舉辦商業展覽和演出活動,增強消費參與感。三是拓展消費市場,豐富消費業態。順應綠色消費觀念,迎合消費者對綠色、低碳、環保的訴求,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節能節水產品等環境友好型產業,打造綠色消費新業態。滿足大眾對身體健康的需求,發展健康食品、健康器械、醫療美容、養老服務等健康消費新業態。
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大宗商品所涉行業的工業企業營收總和約占GDP的50%,大宗商品消費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重大。國務院于2024年3月7日印發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簡稱“兩新”政策),當前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擴大應與“兩新”政策相結合。一是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擴大工農業生產使用的大宗商品消費。推動工業、環境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物流、教育、文旅、醫療、能源電力、老舊電梯等領域的設備更新和回收循環利用,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和安全改造。二是加大力度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擴大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加大對汽車置換更新、空調冰箱等大型家電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的優惠力度,提高對舊房裝修、廚衛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等物品和材料購置的財政補貼水平。
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一是完善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升級傳統基礎設施,減少老人、小孩入場障礙,如在公共衛生間適當增加幼兒款馬桶,在有高度差的地方適量增加扶手。優化智能設施設備,消除智慧終端、智能手機給老人帶來的“數字障礙”。例如改善收銀方式,方便老人自主完成消費支付。二是完善住宅小區的養老托育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在住宅小區內建設一體化養老托育服務設施,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兼顧兒童的陪伴和育兒需求,促進養老托育消費增長。三是加大對普惠養老托育機構的政策支持。依法依規利用空置場地新建或改擴建養老托育機構,對養老托育機構的水、電、氣等日常運營消耗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吸引更多普惠養老托育機構建設投資。四是提高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水平。結合老年人需求,在家中安裝便捷易用的智能呼救設備,開展臥室安裝感應燈、衛生間配置坐便器和扶手、增添防滑地墊等居住環境改造工程。落實家庭醫生制,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和健康狀況,按期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和管理服務。
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2024年2月23日國務院第2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并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各市場主體、行政管理部門及社會團體,應以本條例為依據,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是促進依法誠信經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消費者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嚴禁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建立便捷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及時解決消費爭議,依法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二是切實做好市場監管。及時處理消費投訴、舉報,開展消費預警和風險提示,加大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查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加強對經營者的普法宣傳、行政指導和合規指引,規范市場經營行為。三是依法保護消費權益。加強消費普法宣傳和引導,密切關注商品服務質量、消費者反饋及維權情況,協調解決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重大問題。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及時受理并審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作者:楊靜,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商學院講師;黃慶華,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