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形勢,用好政策,找準發力點
- 發布時間:2024-11-28 12:00:14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1月19日電11月19日,聚焦“打好政策‘組合拳’ 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當前中國外經貿新形勢、新挑戰及應對”主題,中宏論壇第五十五場在線研討會召開。上海財經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徐飛應邀出席研討會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徐飛的發言:
我今天主要講三點:認清形勢,用好政策,找準發力點。
一、認清形勢
任何政策措施的出臺都離不開對形勢和時局的研判。去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12月6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作出判斷:“我國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現在已臨近2024年11月底,回過頭來看這些判斷的確是非常客觀、理性和準確的。
當下國際形勢波譎云詭,俄烏戰爭、巴以沖突、紅海危機等歐亞大陸紛亂和中東亂局被陰霾籠罩,移民與難民問題此起彼伏。在亞太地區,美國在地緣政治和軍事上持續推進所謂“印太戰略”,拉攏盟友和少數地區國家強化針對中國的“小圈子”。不懼亂云飛渡,方能從容風雨兼程。我國要沉著冷靜、見招拆招,適時跟進、動態評估美對華貿易政策進展,主動作為、提前布局,從最壞處打算,爭取最好結果。以上主要講的是美國給中國外貿帶來的嚴峻挑戰。此外,全球通貨膨脹肆虐,多國經濟普遍增長面臨嚴重困境。必須強調指出的是,盡管世界形勢嚴峻,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氣息日益濃厚,外貿頻繁遭遇各種干預干擾,但我國外貿出口仍然保持高增長且不斷鞏固更多優勢,應當說外貿整體運行平穩且結構持續優化。實際上,我國業已建立起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帶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對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中間品出口比重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以機電產品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增長迅速,機電產品、“新三樣”等成為主要增量。從出口目的地看,與共建“一帶一路”經濟體貿易聯系更加緊密,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對美出口比重越來越低。
據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布的數據,從季度上看,2024年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32.3252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18.6147萬億元,增長6.2%;進口13.7104萬億元,增長4.1%。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9043萬億元。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9.4%,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5.0%,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5.21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比提升至47.1%;對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增長5.1%;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長4.5%,其中對東盟進出口增長9.4%。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0%,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3%。
從月份上看,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02萬億元,同比增長5.2%,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其中,出口20.8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進口15.22萬億元,增長3.2%;貿易順差5.58萬億元,擴大17.6%。前10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均呈兩位數增長。同期,依托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國出口中間品9.34萬億元,同比增長5.8%。
得益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實施,當月外貿數據也明顯改善。具體到10月份,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4.6%,增速較9月加快3.9個百分點,且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出口勢頭良好。
以上這些數據非常令人振奮。因此,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客觀平和地看待情勢,精準研判時局,力求趨利避害、危中尋機,甚或以危為機。
二、用好政策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已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外貿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做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工作,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11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涵蓋金融支持、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推動邊民互市貿易、通關便利化等多個方面,目的是全方位支持外貿企業發展。《政策措施》的重點內容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貿企業政策性貸款,在授信、放款、還款等方面持續改進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服務,優化跨境貿易結算,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壯大外貿新動能,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推進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推動綠色貿易、邊民互市貿易、保稅維修等創新發展,提升外貿海運保障能力,加大對外貿企業減負穩崗的支持力度;吸引和便利商務人員跨境往來,穩妥推進與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協定。
用好《政策措施》,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協作配合和政策指導,切實打好促外貿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同時,密切跟蹤外貿運行情況,分析形勢變化,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國家各有關部委應及時出臺配套的細化支持政策和辦法。近日,海關總署起草了《海關總署關于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出口發展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擬推出四方面措施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出口發展,非常及時。需要指出的是,相關部門和單位出臺的各級各類政策應確保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要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同時,用好政策還重在“四落”——落實、落地、落小、落細。落實落地是避免政策懸置漂浮,落小落細則強調精準有效。積極應對外部沖擊,關鍵是要加快落實存量和增量政策。好多政策已經有了,而且實踐表明仍然行之有效,所以存量政策要用好,這次出臺的增量政策當然也應該用好,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運行回歸到合理的區間,扭轉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政策措施》的落小落細,主要是想強調“創造性地精準落實”政策。同樣的外貿政策,具體到美國、歐洲、亞太、非洲、拉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成員國等區域板塊和貿易方向,應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避免機械化、教條化、簡單化。具言之,要保持對美外貿合作的總體動態穩定,和美國斗而不破,該反制的反制,該妥協的妥協;要拉住穩住歐洲;要深耕厚植亞太。亞太地區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世界經濟總量逾六成、貿易總量近一半,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帶;要穩固非洲拉美;要進一步加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成員國的貿易合作,為外貿增長開辟新的空間。RCEP協定自2022年年初生效以來,極大提升了區域內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了成員間的貿經往來,今后大有可為。
三、找準發力點
第一,抓好新興市場國家。
除中國外,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國家包括“金磚五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此外,還有如智利、哥倫比亞、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墨西哥、摩洛哥、秘魯、菲律賓、波蘭、泰國、土耳其等國,也被廣泛認為是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具有人口紅利、資源豐富、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市場潛力巨大等諸多優勢,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對基礎設施消費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時這些國家也正在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聯系與合作。因此,與新興市場國家加強貿易合作,不僅有助于我國拓展國際市場、優化出口結構,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第二,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產品的結構。
在最近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展出了一批非常硬核的高科技產品,五天交易額突破2800億元,非常令人鼓舞。由此可見,中國高科技產品具有強大的出口增長潛力。實際上,我國在高科技產品、綠色產品等這些新興領域可以作為的空間非常巨大。要提升大型成套設備企業的國際合作水平和出口力度,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優勢,擴大我國目前尚不能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先進技術設備裝備進口。同時,發展綠色貿易,指導商貿協會等行業組織制定外貿產品綠色低碳標準,支持相關產品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第三,大力提升民企貿易質量。
毫無疑問,民企將成為推動外貿增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力量,要繼續大力提升民企在外貿中的比重。銀行和保險機構應擴大保單融資增信合作,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融資增信支持力度。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前提下,鼓勵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加大資源傾斜,積極滿足中小微企業外貿融資需求。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小微外貿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此外,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承保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
第四,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的出口發展。
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已經達到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要大力支持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鼓勵各地方結合產業稟賦和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對外出口。還要進一步加大政策細化力度,比如:取消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企業備案,簡化出口單證申報手續,擴大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試點,以及推廣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監管模式等。
第五,發展完善全球海運干線網絡,提升外貿海運保障能力。
據統計,全球超過80%的商品貿易量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從原材料到成品,從食品到電子產品,幾乎每一個行業都離不開海運的支持。我國雖然貿易的規模最大,但國際航運的能力卻比較弱。我國是造船大國,也是商品出口和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建成并完善全球的海運干線網絡,連接各大洲的主要港口,構成四通八達且安全可靠的物流體系。同時,積極發展液化天然氣船,進一步提高集裝箱、原油、干散貨、特種運輸船隊國際競爭力。
第六,建立強大的外貿強國支撐體系。
從長遠看,為確保我國的外貿持續增長,進一步建設強大的外貿支撐體系勢在必行。當前,我國貿易出口與企業出海正在形成新的共生共榮關系,尤其離岸國際貿易業務正在蓬勃興起,對我國金融服務機構的國際化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用足用好中央財政資金政策,加大進出口信貸支持,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優化跨境結算服務,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與此同時,為確保我國貿易穩定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獨立安全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