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習主席講過的中巴故事——一座“中國亭”
- 發布時間:2024-11-18 08:10:07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中國和巴西,距離約18800公里,堪稱相距“最遙遠的國度”。
“中國人認為,如果有緣分,再遠也能相會,叫作‘有緣千里來相會’。”2014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他說:“中國和巴西遠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沒能阻止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進程。”
2014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弘揚傳統友好 共譜合作新篇》的演講。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攝
200多年前,幾百名中國茶農跨越重洋來到巴西傳授茶藝。在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上,巴西出產的茶葉贏得了廣泛贊譽。為紀念這些中國茶農,里約熱內盧市在蒂茹卡國家森林公園修建了一座“中國亭”。
巴西是繼中國和日本后的第三個種茶國。習近平主席打了個比方:“中巴人民在漫長歲月中結下的真摯情誼,恰似中國茶農的辛勤勞作一樣,種下的是希望,收獲的是喜悅,品味的是友情。”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內的蒂茹卡國家森林公園里,有一座風光獨一無二的觀景臺,名為“中國亭”,是為紀念曾經在這里種植茶葉的中國茶農而修建,如今已成為當地的知名景觀。(圖源:新華社)
新中國成立后,中巴民間交往和貿易聯系不斷加強,團體互訪也逐漸增多。1974年8月15日,中國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開啟了東西半球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的歷史篇章。
卡洛斯·塔瓦雷斯是第一批關注和接觸新中國的巴西記者。1971年,他敏銳地捕捉到中國蘊藏的巨大潛力,發表了他的第一篇關于中國的長篇報道。1990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國土,并出版了第一本關于中國的著作《中國的覺醒》。
幾十年來,塔瓦雷斯孜孜不倦地關注和研究中國,幾乎每天都在看關于中國的新聞,不斷撰寫發表專欄文章,畢生寫下10本關于中國的書和上千篇關于中國的文章。2021年10月15日,塔瓦雷斯停止了心跳,享年97歲。
習近平主席曾提到這位稱自己是“一個有顆中國心的巴西人”:“許多巴西人因為他的文字認識中國、走近中國。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動機是什么,他說‘我只想介紹中國,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別無他圖’。”
人民友好是中巴雙邊關系發展的力量源泉。習近平主席多次講述中巴人民友好的故事——
“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在他居住的八德園畫出了《長江萬里圖》、《黃山圖》、《思鄉圖》等傳世珍品”;
“上世紀80年代,巴西電視劇《女奴》風靡中國,伊佐拉對自由和愛情的追求打動了億萬中國觀眾的心”;
……
當地時間2014年7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利亞出席時任巴西總統舉行的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現在,中巴人文交流日益活躍。兩國已合作舉辦文明交流互鑒論壇、中國文化節等多場大型文化活動;巴西累西腓市將2024年確立為“中國年”;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邀請巴西作為主賓國,舉辦巴西電影周活動;今年4月,北京-馬德里-圣保羅航線正式復航,為兩國深化人文交流再搭橋梁……
巴西著名社會學家吉爾貝托·弗萊雷把巴西視作“熱帶中國”,這不僅反映出兩國友好源遠流長、深入人心,也道出兩國人民志同道合、心意相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習近平主席曾說,用這句中國古詩來形容中巴關系再貼切不過了。
這些中巴兩國人民友好的故事,只是中拉人民友好交往長河中的一朵朵美麗浪花。正是得益于眾多中拉人士的辛勤付出,中拉關系才如同長江和亞馬孫河一樣奔流不息、一往無前!
策劃:田俊榮、劉曉鵬、趙強
統籌:楊學博、姜赟、楊凱
協調:李翔、梁昌杰、劉慧
文字:姜忠奇、龔文靜
編輯:鄺西曦、馬原、孫溪
校對:朱利
責任編輯:孫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