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非合作 打造共建“一帶一路”標桿
- 發布時間:2024-09-13 08:05:52
- 來源:中宏網
9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講話并宣布,“將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層面,將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薄爸蟹皆竿欠缴罨I、農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桿,共同打造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樣板?!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這為新形勢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水平邁進指明了方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為中非合作的重要部分,必將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進程。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蓬勃發展結碩果
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就來到非洲。11年來,習近平主席5次出訪非洲,多次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等雙方重要活動,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累累碩果。
一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在中非領導人的引領下,中非雙方將“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同非盟《2063年議程》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有機對接,推動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快速發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二是設施聯通不斷完善。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為了掠奪非洲的礦產資源,殖民列強僅在當地鋪設了通往海外港口的運輸專線,非洲大陸內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極其薄弱。共建“一帶一路”11年來,在中國資金、技術支持下,非洲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不斷提升。11年間,共有超過1萬公里標準軌距鐵路、10萬公里公路、100個新建或改建的港口以及一大批學校和醫院投入運營。埃塞俄比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肯尼亞的蒙巴薩—內羅畢鐵路,尼日利亞的阿布賈—卡杜納鐵路讓非洲大陸實現互聯互通。三是貿易暢通不斷擴容。11年來,中國一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非貿易規模屢創新高。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中國與近半數非洲國家貿易額同比增幅超過兩位數,中非間貿易顯示出強勁韌性與充足活力。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過去3年,中國企業為當地創造超過110萬個就業崗位,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區覆蓋農業、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等行業,吸引超過千家企業入區,為當地納稅增收、出口創匯作出了重要貢獻。四是資金融通不斷升級。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中非提出了包括金融合作在內的“十大合作計劃”。中非金融合作從一開始就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暢通、制造業提振等實體板塊的推進有序展開的。自成立以來,中非發展基金積極支持中非經貿合作,重點投資了一批農業、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有力促進了中國企業對非投資,為所在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進步、出口創匯和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民心相通不斷深入。11年來,中非在文化、藝術、媒體、智庫、教育、青年婦女等方面密切交往。中國在多個非洲國家建立了研究和發展中心,特別面向農業和醫藥領域。借助“健康絲綢之路”,中國助力非洲國家提升了疫苗生產能力。通過加強交流、提供援助、分享社會發展經驗,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為非洲經濟發展創造內生動力。
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桿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蓬勃發展結碩果,中非合作論壇2024年北京峰會為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擘畫宏偉藍圖。未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圍繞“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原則,強化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助力非洲現代化進程,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標桿,開啟新的“金色十年”新征程。
以“產業鏈合作伙伴行動”持續提升工業化水平。加大中非傳統制造業合作力度,通過繼續增加“魯班工坊”培訓更多工業領域產業工人,解決非洲年輕人口技能和就業問題。聚焦數字、綠色、航天航空等新興產業,通過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數字示范項目,有力推動非洲工業化實現“數字轉型”。
以“興農惠民伙伴行動”持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通過提供緊急糧食援助解決非洲部分國家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通過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農業“小而美”民生項目、派遣農業專家等,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以“互聯互通伙伴行動”持續筑牢非洲現代化發展根基。通過實施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聯通項目,打造陸海聯動、協同發展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以鐵路、港口、機場、管網等傳統基建為依托,下決心淘汰一批安全風險高、生態成本高和不可持續的項目,更加聚焦新基建項目,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全方位、立體式互聯互通新格局。
以“貿易繁榮伙伴行動”持續提升非洲人民幸福感。通過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對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加快建設“絲路電商”,進一步擴大非洲農產品準入,分享中國超大市場優勢,讓非洲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讓非洲人民從中國高水平開放中提升幸福感獲得感。(作者:萬喆,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