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麗:上半年,經濟在育能蓄勢中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 發布時間:2024-08-06 17:38:05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8月4日電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與宏觀經濟研究雜志社在京聯合主辦“中國經濟怎么看”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2024年夏季)。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春麗在研討會上發言:
今年上半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部門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迎難而上,在供強需弱、量價背離等分化中和新舊動能轉換陣痛中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回升向好的態勢得以鞏固和增強
從需求側看,國內需求持續釋放,外貿增勢良好。在增發國債項目加快建設、設備更新改造政策效果顯現、要素保障不斷強化等因素帶動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3.9%,比上年同期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7%,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增速均明顯高于全部投資。隨著居民就業收入逐步改善,促消費政策舉措接續落地,尤其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力顯效,消費市場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隨著海外制造業周期性回升、備貨需求增強和國內企業搶訂單拓市場成效顯現,出口活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貨物出口同比增長6.9%,較去年全年加快6.3個百分點。
從供給側來看,一產保持平穩增長,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服務業持續恢復。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和促進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政策措施顯效,工業生產總體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較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95.1%。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和消費需求升溫帶動下,服務業穩中有進,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6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7%。
三大需求平穩增長,三次產業較快增長,內生動能持續恢復,供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進一步夯實。
二、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供需兩側新動能新優勢蓄積壯大
從供給側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態勢明顯,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成長。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規上工業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7.8%,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3.3%,較一季度提升1.5個百分點,“壓艙石”作用增強。集成電路、服務機器人、液晶顯示屏等智能相關產品的收入分別增長28.9%、22.8%、19.1%,而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智能服務業的收入增速則達到了11.5%。綠色相關產業的產品生產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分別增長了34.3%、17.8%。
從需求側看,升級類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6.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1%、11.7%。得益于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政策,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8%。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一方面,代表居民消費升級方向的服務類消費增長較快。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3.8個百分點,比商品零售額高4.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升級類商品需求旺盛。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1.3%、11.2%,高能效等級家電、智能家電銷售較快增長。在產業升級支撐下,出口結構加快優化。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2%,占出口總值的58.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汽車出口分別增長10.3%、25.6%、22.2%。
在結構優化、轉型升級驅動下,供需兩側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壯大,發展內生動力繼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持續鞏固增強。
三、企業效益顯著好轉、居民收入持續改善,經濟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企業利潤水平持續改善。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5%,增速比1-5月加快0.1個百分點,延續4月份以來增長態勢。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2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近八成,與1-5月持平,較1-4月擴大2.4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高技術行業的利潤增長率更是高達24%。截至6月底,工業企業虧損面較年初下降3.7個百分點,企業投資能力和經營信心均在改善。
居民就業和收入改善。隨著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經濟發展對就業和收入的帶動力增強。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較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就業形勢逐月好轉,推動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消費意愿回升,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實際同比增長5.3%、高于GDP增長速度0.3個百分點。同時,居民消費傾向回升到65.6%、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企業生產經營改善好轉,經濟發展對就業和收入帶動力不斷增強,“生產改善—就業增加、收入提高—消費增加—生產加快”的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四、市場活力和社會預期持續改善,經濟活躍度和景氣度回升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民間投資結束了去年連續8個月的負增長,上半年增長0.1%,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長6.6%,其中制造業民間投資較全部制造業投資快2.0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11.2%,快于整體外貿增速4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5%,比去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0.7%,占全國出口總額的64.9%。
市場預期逐步改善。制造業和服務業均表現出預期穩步改善、生產經營更趨活躍的勢頭,6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5%,均保持擴張態勢。
社會信心逐步增強。投資者信心指數扭轉了自年初以來持續下行的態勢,從6月57.3提高到了7月63.6。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1%,M2同比增長6.2%,高于名義GDP增速;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高于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這均表明投資者信心在好轉、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逐步改善,社會信心逐步增強。
供給與需求、企業和產業、實體經濟和貨幣金融均表現出預期改善、活力增強的良好勢頭,近期國際組織和機構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新活力新支撐。
總體而言,上半年經濟在分化和波動中積蓄能量,長期回升向好的勢頭不斷鞏固和增強。下半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氣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隨著宏觀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不斷推出,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推進,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將進一步激發、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積蓄壯大、內需潛力進一步挖掘釋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