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市場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 發布時間:2024-06-24 09:41:44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王鏡榕 張緯宇)6月17日下午,圍繞“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宏觀察家暢談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之道”主題,中宏論壇第五十場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簡稱:人大重陽)召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郭彪應邀出席論壇并進行主題發言。
以下是郭彪的發言:
金融強國建設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內涵。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內涵包括開放和國際化的金融、多樣和多元的金融功能、強大的風險管控能力以及法治化的金融體系。其中,開放和國際化的金融意味著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化和國際化,提高金融市場的國際參與度和影響力。多樣和多元的金融功能要求金融市場具備廣度和深度,能夠提供多種金融工具和服務,滿足實體經濟和居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風險管控能力是金融穩定的基礎,要求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強大的金融監管能力,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法治化的金融體系則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和高效的司法機制,保障金融市場的公平和透明。
衍生品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在理解金融強國的內涵后,我想圍繞上述內涵,重點介紹衍生品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的具體作用。
一是衍生品可以助力開放和國際化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對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衍生品交易,可以提升人民幣在全球的接受度和使用頻率。例如,人民幣外匯期貨和期權的推出,使得國際投資者能夠更方便地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從而增加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此外,發達的衍生品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標志,能夠吸引國際資本和投資者。香港的衍生品市場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通過發展豐富的衍生品工具,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提升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是衍生品可以提升多樣和多元的金融功能。衍生品市場為金融系統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滿足不同投資者和企業的需求。比如,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建立,為農產品、金屬、能源等領域的企業提供了對沖價格波動風險的工具,幫助它們穩定經營,專注于核心業務。同時,衍生品推動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在融資方面,衍生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優化融資結構,衍生品作為成熟市場常用的融資配套工具,可以提升融資便利,降低融資風險。對于實體企業而言,場外衍生品,比如領口期權等,可以作為有效的融資工具,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三是衍生品可以增強風險管控能力。衍生品是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沖市場風險,實現市場化的風險再分配,減少對單一實體經濟的沖擊。通過衍生品業務,可以在市場中有效分散和再分配風險,防范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風險的同頻共振現象,維護整體經濟穩定。
實體企業可以借助場外衍生品業務,通過定制化安排對沖原材料價格風險,從而更好地聚焦主業。例如,一家鋼鐵公司可以通過鐵礦石期貨和期權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確保生產成本的穩定。此外,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更多的利率和匯率風險。衍生品業務可以為中國企業的跨境風險管理保駕護航。例如,一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可以使用外匯遠期合約鎖定未來的匯率,防止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同時,國家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長期資金的穩定運行需要多元的風險對沖工具,衍生品市場正是滿足這一需求的關鍵。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可以通過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比如使用股指期貨對沖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郭彪.jpg
四是衍生品可以推動法治化金融的發展。衍生品市場大多以合約形式存在,強調契約精神。為了規范期貨交易和衍生品交易行為,保障各方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于2022年4月20日通過,并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的制定旨在促進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服務國民經濟,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契約精神和法治化建設使得市場參與者更有信心參與衍生品交易,進而提升市場的整體誠信度。
五是衍生品可以活躍資本市場,提升定價效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活躍資本市場”。場外衍生品業務可以有效提升市場流動性,活躍資本市場,提升定價效率。作為價格波動風險的緩沖載體,衍生品可以在市場異常波動時對沖價格風險,降低資產波動,維護市場穩定。通過對沖交易,衍生品可以促進價格發現效率,實現價格的理性回歸,進一步提升基礎資產的流動性。
六是衍生品可以優化金融供給,豐富財富管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是金融需求的重要一環,當前仍面臨著金融產品體系較單一、客戶服務不到位、資產配置深度和廣度不足等問題。場外衍生品業務與財富管理的結合,可以有效解決上述痛點,助力投資者實現跨品種配置、風險對沖、收益增強等多元化的投資和配置目標。
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挑戰。盡管衍生品市場在助力金融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們也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交易品種和交易形式不足。經過十多年的持續發展,中國場內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2023年,中國內地有3家期貨交易所總體表現良好,排名進入全球前十。但目前國內期貨交易所品種以期貨為主,以2024年5月份為例,商品期貨成交量占比達86%,而與國內以期貨為主的情況不同,海外市場更偏向于將期貨和期權并重。同時,一些重要的交易品種,比如外匯期貨和外匯期權、國債期權等品種目前仍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二是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滯后。中國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較小,發展滯后。截至2021年,國內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不及場內市場的十分之一,國際市場未到期合約名義本金總額約為國內場外市場的84倍。
三是監管職能分散。衍生品市場監管職能分散在多個監管部門,涵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各自負責不同領域的監管。多部門監管導致標準不一,協調性不足。
此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法規和監管框架、市場參與者的成熟度和風險管理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為了更好地發展衍生品市場,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立和完善交易所、結算系統和信息披露機制。加強法規和監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市場的公平和透明。提升市場參與者的金融素質,加強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市場參與者的風險管理水平。鼓勵金融創新,支持新型衍生品工具的研發和推廣,鼓勵金融科技在衍生品市場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