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美關系的兩個“三項原則”
- 發布時間:2024-04-23 08:43:03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4月17日電 4月17日下午,圍繞“凝聚共識 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訪華與中美關系應對”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八場在線研討會圓滿召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萬喆研究員的發言:
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舊金山會晤,習近平主席指出了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三項原則”。2024年4月2日,習近平主席應約同拜登總統通電話,提出2024年中美關系要堅持的“三項原則”。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關系的兩個“三項原則”,兩個既是一脈相承,2024年的“三項原則”又具有強烈的年度特征。
一、中美關系應長期堅持的“三項原則”
2023年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強調的“三項原則”,即中美兩國正確的相處之道,“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項原則既是從半個世紀來中美關系提煉的重要經驗,也是歷史上大國沖突對抗帶來的深刻啟示,應該成為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是管長遠的,兩國必須堅定不移長期堅持。我們要認識到,在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中,相互尊重是中美關系最基本的前提。中方已經明確向美方強調了在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上的底線紅線、管控分歧和處理偶發事件的原則和精神,中美關系未來是走向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沖突,美方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平共處是中美關系最基本的共同利益。遵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是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沖突的關鍵,也是中美關系最重要的防護和安全網。合作共贏是中美關系最基本的底色。中美雙方合作空間無限廣闊,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贏,推動兩國在外交、經貿、人文、教育、科技、農業、軍隊、執法、禁毒、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對話合作。
二、2024年中美關系應堅持的“三項原則”
2024年4月2日中美兩國元首的通話中,習近平主席強調了2024年的中美關系要堅持“三項原則”。一是以和為貴,堅守不沖突不對抗的底線,不斷提升對中美關系的正面預期。二是以穩為重,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三是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將“舊金山愿景”轉為“實景”。這個中美關系的“三項原則”既是體現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內涵,又具有今年中美關系獨有的特征。
2024年是中美關系的大年,可以說特征明顯,具體而言可以用“四期疊加”來概括:一是中美建交的“標志期”。2024年是中美兩國建交45周年,中美建交是兩國關系史和國際關系史上的大事件。45年來,中美關系歷經風雨,總體向前發展,不僅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福祉,也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45年對兩國關系是一個標志性的時間。二是中美國內的“關鍵期”。2024年美國有重要國內政治議程,將迎來新的總統大選。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保持兩國關系穩定符合雙方的利益。三是愿景向實景的“轉段期”。2023年11月15日,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開啟了“舊金山愿景”,雙方共同努力落實“舊金山愿景”,不斷搭建增進戰略互信、促進合作共贏、加深人民友誼的橋梁。2024年將是愿景向實景轉化期,兩國人民因此將獲得更加實實在在的利益。四是中美利益碰撞的“摩擦期”。美國不斷以中國“新三樣出口”和“產能過剩”影響“美國新能源產業”為由,企圖遏制阻止我新能源產品出口;以“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構建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小院高墻”,制裁中國企業單子越來越長;以所謂的“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為名,加大對臺軍售,橫加干涉中國內政;作為域外國家聯合“盟友”在南海軍演,不斷挑動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碰瓷”。因此,兩國之間和“和”“穩”“信”對于2024年“四期疊加”的兩國關系至關重要。
三、共同推動“和”“穩”“信”發展
以和為貴:就在習近平和拜登通話后的幾個小時,美方宣布財政部長耶倫訪華。從通話內容看,習近平主席指出,雙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的擔當加強國際協調。對于中方的表態,拜登總統在通話中也有回應,他提到,愿安排耶倫財長近期訪華,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通話后,耶倫隨即啟程訪華,這體現的是美方的重視。對此,中方也以禮相待。可以說,對話交流是和為貴的重要體現。從官方接觸會談看,在北京,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和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等分別與耶倫舉行會見。在廣州,中美經貿雙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廣州舉行多輪會談。雙方前前后后一共談了三輪,既有大范圍會談,也有小范圍會談,還有一對一的會談。從民間交流看,除中國政府官員外,耶倫還同中國學者與學生、美國及外國企業代表進行交流。4月7日下午,耶倫抵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北大師生展開閉門的座談會和交流會,重點討論了兩國貿易、打擊洗錢等議題。耶倫稱,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經濟情況及政策,對促進中美經貿合作尤為重要。
以穩為重:面對美國國內選戰的臨近,面對美方在經貿領域挑起的摩擦,特別是耶倫在訪華前夕不斷渲染“產能過剩威脅”,中美之間的分歧難以避免,但求同存異穩住中美關系至關重要。中美通過耶倫訪華安排的會談和接觸:一是穩住中美企業的預期。中美企業是中美經貿關系的經營主體,對兩國關系穩定具有強烈的愿望。美國面對國內經濟和就業的難題,不斷挑起爭端,限制中國企業投資貿易。因此,通過中美雙方高層對話,才能為兩國企業提供穩定預期,為各層級經貿交流合作營造良好條件。對中國企業,中方明確表達了對美方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對華加征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的嚴重關切,指出這些措施損害中國企業和民眾的正當權益,也不利于美國企業和民眾的福祉。中方歡迎美方關于無意尋求對華脫鉤的表態,希望美方采取切實行動,停止制裁限制中國企業。針對美方提出的產能過剩等問題,中方進行了充分回應。對美國企業,中方在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解決企業合理關切。通過對話,穩住中美企業的信心是穩定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基礎。二是穩住中美經貿關系。通過會談,雙方交流了中美兩國實現各自經濟增長的考慮,包括擴大內需、投資政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中美雙方認識到,雙方都有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內部結構的客觀要求。中美經濟具有很強互補性,雙向貿易投資規模巨大,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但雙方都有各自的關切。在會談中,中方明確表達了對美方制裁限制中國企業、對華加征關稅、對華投資限制等措施的嚴重關切。盡管這些議題并不好解決,但雙方持續保持經濟領域的溝通交流,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基礎。可以預見,越來越多的關鍵問題,都將進入中美雙方可以坐下來、談起來的范疇。三是穩定世界經濟的預期。中國經濟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速達5.2%,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0.2%,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著眼于我國經濟的穩定表現和巨大潛力,多個國際組織近期紛紛調高2024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為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增添了信心。目前,市場都在預測美國即將進入降息周期,但美聯儲卻尚未采取實質性行動。美國除了控制國內通脹的考慮之外,客觀而言,降息會讓美元大量流出美國,這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不小波動。因此對于中美兩國在貨幣政策上的差異,特別是在全球經濟處于脆弱復蘇的節點,中美一方面需要加強溝通,向市場傳遞更多確定性,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合作來為世界疫后復蘇發展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注入穩定性。
以信為本:在兩國元首和雙方一致同意下,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持續加強經濟、金融領域溝通合作,努力為兩國企業雙向貿易、投資活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關于共識成果,雙方重申了去年11月舊金山會談達成的“加強溝通”“防范脫鉤”“應對共同挑戰”三點共識,并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中美雙方通過此次會談交流,是用行動兌現承諾的有效體現,下一步中美雙方用實際行動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持續加強經濟、金融領域溝通合作,努力為兩國企業雙向貿易、投資活動創造良好環境,才能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歷史已經并將不斷證明,中美經濟利益深度交融,加強經貿合作有利于雙方,也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希望美方與中方更多相向而行,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的擔當加強國際協調,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承諾,推動“舊金山愿景”變“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