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外部確定性在上升,擴大內需仍是重點
- 發布時間:2024-02-07 13:48:58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2月1日電 2月1日,聚焦“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宏觀察家新春寄語:2024中國與世界攜手新未來”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六場在線研討會召開。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徐洪才發言:
今天我想從兩個方面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一是簡要分析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外部環境,再一個就是預測新的一年中國經濟走勢及其主要經濟指標。首先,分析外部環境。我認為2024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確定性上升,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都低于2000-2019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3.1%,2024年仍是3.1%,這是在去年底預測分別增長3%和2.9%的基礎上做了上調。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內生動力正在積聚,積極因素增多。例如,全球貿易2023年負增長6%,2024年可能增長3.3%??缇惩顿Y2023年收縮20%,新的一年可能實現正增長。IMF還預測,世界經濟從2025年開始緩慢回升。
第二,全球通脹壓力明顯減弱。2023年12月,美國通脹CPI為3.4%,最近兩個月略有回升,但總體趨勢是平穩回落。預計2024年美國通脹將在3.0%-3.5%之間,與其政策目標2.0%仍有距離。去年底美聯儲停止加息,近日美聯儲議息會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5.25%-5.5%不變。市場預期今年6月份前后開始降息,全年可能降息三次,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中國人民銀行實施邊際寬松貨幣政策空間打開了。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升值,央行實施了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第三,大國關系止跌企穩,趨于緩和。202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中美關系迎來相對穩定的機會窗口。大選塵埃落定后,中美關系可能會有波動。前一陣子,中美開展系列雙邊外交,特別以習近平主席到舊金山與拜登總統會面為標志,各工作組積極溝通,中美關系逐漸回穩。隨之,中歐、中日、中韓等關系也都在回穩。不久前,李強總理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及其歐洲之行,近日又接見日本工商界代表團,以及王毅和沙利文會談等都展示了積極跡象。近年來,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脫鉤斷鏈和“小院高墻”等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現在各方都希望加強經貿合作。
第四,地緣政治沖突風險可控。目前俄烏沖突呈現膠著狀態,但遲早會結束,會以和平的方式結束。俄烏沖突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但是人類社會經受住了考驗,沖突沒有演變成為世界大戰,也未出現核戰爭;近期哈以沖突也未演變成第六次中東戰爭,都意味著人類社會管控戰爭風險能力上升。中國臺灣地區的所謂總統大選,結果符合預期。近期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但我相信也不會發生戰爭,和平發展仍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心聲。
第五,2022年中共二十大重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方針,特別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和先立后破,都意味著中國在改革創新方面將會出臺更多政策。2023年,各地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和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鼓勵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積極申請加入CPTPP,這是當今世界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近期,中國單方面對一些國家人員入境實施免簽政策,以及全面放開外資對銀行、證券、保險機構持股比例限制等,都向國際社會釋放了積極信號。
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延續2023年平穩恢復、持續向好發展態勢。2023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5.2%,如期實現年初政策目標,對世界經濟新增GDP貢獻超過30%,是疫情后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重要引擎。我相信在3月初的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會提出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
首先,在各項政策作用下,2024年中國經濟可能增長4.8%,IMF最新預測值是4.6%,略顯保守。實際增長則取決于各項促進增長的政策力度。如果力度大一點,增長5%也有可能。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L型”走勢,203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緩慢下跌至4%左右。
其次,物價止跌企穩,呈現先低后高走勢。消費價格CPI可能在0%-1%之間,生產者價格PPI在-1%到0之間。這表明,整體物價水平相對2023年將有明顯提升,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進一步回暖。但是,總需求不足依然突出,經濟增長內在動力仍然不足,因此仍要把擴大內需作為各項工作重中之重。
第三,就業繼續改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下半年就業情況相對其上半年已有改善。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勞動力市場需求將會逐漸上升,并逐漸解決前幾年疫情留下的問題。此外,1960年代初嬰兒潮出生的人逐漸退休,我相信2024至2025年中國就業狀況一定會顯著改善。
第四,國際收支平衡改善。隨著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和資金外流壓力都將減輕。由于美國市場利率下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重估”價值提升。過去兩年,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影響下,中國持有美債價值“縮水”。其實,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講,市場利率波動不會實際影響其持有債券的本金和利息收益,但是“賬面價值”變化會對公眾心理產生影響。
第五,投資增速上升。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3%,拖累了經濟增長。新的一年,要實現經濟增長5%的政策目標,就必須把投資增速提升至4%-5%。應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中的關鍵性作用。建議在銀發經濟、數字經濟和低碳綠色等領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積極參與。
第六,消費平穩增長。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2%,最終消費支出對新增GDP貢獻率達到82.5%,對中國經濟平穩恢復發揮了基礎性作用。但考慮同比數據基數效應,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將恢復常態化,預計在5.5%左右。新的一年擴大有潛能的消費,重點應放在促進大宗商品消費,如住房和汽車消費,還有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體育、娛樂等方面,創造更多數字消費場景。
第七,外貿好于去年。202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2%,若用美元計價,則整體下降5%;全年外貿順差8232.2億美元,低于2022年的8776億美元。新的一年,隨著出境旅游恢復正常,服務貿易逆差會擴大,因此外貿順差也會減少,這意味著外貿凈出口對GDP增速依然是負的貢獻。但是,2024年全球貿易增速將恢復至3.3%,預計中國外貿增速與全球大體一致,也將達到3%左右。
第八,房地產繼續調整。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6%,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億平米,下降8.5%?,F在問題是,需求減少,庫存很多、且在增長。2023年房屋施工面積將下降7.2%,仍維持在83.84億平方米的高位;當年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0.4%,仍有9.54億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66萬億元,下降6.5%。但是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73億平方米,增長19.0%。消化庫存可能需要較長時間。近期各地政策紛紛松綁,潛在剛需逐漸釋放。但不要指望房地產投資、消費能夠恢復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
第九,金融市場總體穩定。新的一年,股市開局較差,這是非理性波動所致。中長期看,隨著經濟平穩恢復、上市公司業績改善,股市具備走出慢牛行情的潛能,需要各方共同呵護。隨著市場利率逐漸走低,銀行體系“脫媒”現象日益嚴重,債券市場繼續呈現慢牛走勢。隨著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微弱升值。大宗商品價格相對穩定,石油價格在70美元一桶左右。也要關注局部性潛在風險,及時化解地方債風險。
總之,2024年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回穩向好的態勢。積極財政政策會加力提效,預計財政赤字率高于3.5%。貨幣政策繼續穩健,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會有多次降準降息。短期內,通過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協同發力,將擴大內需作為重點工作。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要依托創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