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中白友誼 擘畫合作藍圖
- 發布時間:2023-12-14 14:27:03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王鏡榕)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2023年內兩度訪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今年2月底,盧卡申科曾來華進行國事訪問。12月4日,盧卡申科在訪華期間表示,“白俄羅斯衷心希望中國繼續發展強大”“白俄羅斯堅定不移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輿論認為,此訪將進一步深化中白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雙邊經貿合作注入新活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祁告訴記者,白俄總統一年內兩次訪華透射出三層含義:一是賡續中白傳統友好、“鐵桿”友誼的決心;二是推進新時代中白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的誠意;三是中國在白俄羅斯對外合作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孫祁評論指出:“中國速度”延續“鐵桿友誼”。白俄羅斯是最早響應并積極參與中方“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十年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白兩國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合作成果與發展紅利。雙方共建的中白工業園也已走過十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已成為中白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標志性工程,也是我國在海外面積最大、合作層次最高的經貿合作區,其中中白工業園已經成為白俄羅斯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和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最大海外工業園區。
外部環境的變化并未阻斷中白工業園的發展進程。近年來新冠疫情、俄烏沖突、西方制裁等“黑天鵝”事件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中白工業園的發展節奏,但園區通過多個渠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匯率和付款渠道不暢問題,協助園區企業擴大市場,推動機械制造類企業參與進口替代進程,深度開發白俄羅斯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并未阻擋中白合作的步伐與速度。2021年,有19家企業入駐中白工業園,2022年,中白工業園園區企業凈利潤達3410萬白俄羅斯盧布,同比增長1.4倍。
中白工業園為當地共同富裕帶來機會。在中白經貿合作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白中資企業不僅為白俄羅斯民眾提供了大量工作體面、薪酬優厚的就業崗位,還為白俄羅斯培育了眾多技術人才。從2016年3月正式開工至今,中白工業園區開發公司重視使用當地員工,通過項目分包、當地采購、雇用當地員工等形式已經為當地創造了超過5000個就業機會,目前普通員工本地化率已達85%,中層員工本地化率已達50%,為當地稅收帶來千萬美元收益,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目前,中白工業園已有入駐企業110余家,涉及機械制造、電子商務、新材料、中醫藥、人工智能、5G網絡開發等多個領域,樹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歐洲合作共贏新標桿。
推進中白“一帶一路”高質量合作。“今年3月初,中白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關于新時代進一步發展中白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涉及農業、工業、金融等領域,為中白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祁告訴記者,雙方將共同推進中白工業園高質量發展,將其打造為國際化合作項目和明斯克衛星城市。
孫祁評論指出:近年來,受全球經濟放緩與地區形勢影響,中白兩國經濟發展均面臨一些挑戰,但兩國經受住了艱難考驗,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體現了較強的韌性。一方面中白貿易“雙向奔赴”,經貿合作持續深化。
經貿深化,“白鐵”更鐵。近年來,受全球經濟放緩與地區形勢影響,中白兩國經濟發展均面臨一些挑戰,但兩國經受住了艱難考驗,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體現了較強的韌性。一方面中白貿易“雙向奔赴”,經貿合作持續深化。據統計,2022年中白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創紀錄的50.8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中國自白進口額增幅高達65.4%,對白出口額增幅也達到20%。隨著“一帶一路”與中歐班列的持續推進,今年1-6月,中白兩國貨物貿易額超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中國對白俄羅斯出口車輛及其零件達8.6億美元,同比增長550%;出口計算機及其處理部件1.3億美元,同比增長440%。中方自白方進口16億美元,同比增長97%,主要為礦物產品和農產品。其中約10億美元為鉀肥,同比增長131%,在這種互補的貿易結構下中國成為白俄羅斯第二大貿易伙伴國,白俄羅斯是中國在歐亞地區的重要貿易伙伴和增長最快的貿易伙伴之一。在這驚人的數字增長的背后,不僅充分地體現了中白兩國經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證明了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愈發緊密,更證明了“一帶一路”與中歐班列展現出的強勁發展新活力。
中白經貿合作勢頭強勁,成“一帶一路”互利新典范。中白建交31年來,無論國際環境如何變幻,中白友好合作始終不斷向前發展,雙邊關系達到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的歷史最高水平。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歐班列歷經10年快速發展,已經“連點成線”“織線成網”,成為中國鏈接歐洲最具成效的經貿通道和合作載體。目前,白俄羅斯鐵路正在努力增加中國—白俄羅斯—中國方向的集裝箱運輸量,來自白俄羅斯鐵路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出口的白俄羅斯產品數量同比增加了2倍,目前已開通南京—明斯克、武漢—明斯克,長沙—明斯克等班列,中白兩國雖地處兩大洲,但在“一帶一路”與中歐班列的兩頭守望相助,雙向奔赴,中白兩國與其他沿線國家共享新型國際物流公共產品的發展紅利。
1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來華訪問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的推動下,中白關系不斷升級并提升為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兩國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輿論認為,此次訪華,是盧卡申科今年內的第二次來訪,充分展現了中白兩國以及兩國領導人間深厚的“鐵桿”友誼。
“中白合作建立在務實基礎上,以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為原則,為推動高質量南南合作樹立典范。”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祁告訴記者。
孫祁評論指出,著眼發展,應對全球挑戰。建交以來,中白兩國始終風雨同舟、守望相助,樹立了國與國之間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典范。元首外交引領中白關系不斷升級,共同應對百年變局。近年來,中白兩國元首始終保持密切溝通,習近平主席曾于2015年5月訪問白俄羅斯,盧卡申科總統本人先后10余次訪華或來華出席活動。在兩國元首的引領下,中白關系已成為合作發展、共同成長的好伙伴。正如習近平在會見盧卡申科時所指出的那樣:“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白關系”,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涵蓋了雙邊、區域和多邊層面,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的合作格局。一方面中白在雙邊層面尊重并支持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另一方面中白在多邊場合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發展倡議,共同反對“顏色革命”“干涉主義”和“霸權主義”,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面對地區沖突,中白兩國都堅決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敢于主持正義,主張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積極協調沖突各方,在聯合國、上合組織以及亞信等多邊機制中實現廣泛合作。
中白兩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友好往來,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成果。正如盧卡申科總統所言:“中白友誼延續30余年,兩國從未偏離合作共贏、相互支持的道路”,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共同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推動歐亞大聯通、大對接和大發展。作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白俄羅斯積極推動“歐亞經濟聯盟”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對接,共同推進《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實施,為歐亞互聯互通、共同發展探索互利合作新模式,在這一新模式下順應經濟全球化、歐亞經濟一體化大勢,不僅為白俄帶來實際發展,更為沿線國家營造合作與發展的大環境,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其機會和成果屬于全世界。
當前,中白合作建立在務實基礎上,以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為原則,為推動高質量南南合作樹立了典范。中白關注彼此重大關切,支持相互核心利益,照顧彼此發展所需。當前全球治理面臨重重挑戰,中白“鐵桿友誼”為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提供了新示范,也為實現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