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9月,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9萬件
- 發布時間:2023-11-20 08:14:02
- 來源:中宏網
今年1至9月,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9萬件
中宏網北京11月20日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70%的知識產權申請來自亞洲地區,中國從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今年1至9月,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9萬件,受理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5.3萬件。截至今年9月,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390.8萬件。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專利創新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16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達18.1%。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60萬件,占發明專利總有效量的38%,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對我國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作出專項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產業化率明顯提高,全國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0億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專利的企業成長壯大,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備案認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產值超萬億元。”
調查顯示,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近5年穩步提高。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同時也要看到,專利轉化難點、堵點仍然存在,轉化率偏低、激勵不足、機制不暢、與企業需求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制約著專利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9月,國內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6.7萬件,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2萬件,合計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的25.3%。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努力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全面盤點存量專利,力爭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的有效專利全覆蓋。同時,由企業對專利產業化前景進行評價反饋,篩選出的專利統一線上登記入庫,按照產業細分領域向企業匹配推送。此外,還要加強推廣對接和資源匹配,推動各方精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