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實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2023-11-16 14:36:30
- 來源:中宏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準確把握黨的民族工作新的階段性特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宏觀察家、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首任院長宋才發教授就相關話題接受了本網記者的專訪。
深刻理解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涵義
中宏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請您結合您的學習和研究,就如何鑄牢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談談您的學習體會?
宋才發: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的民族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使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理念,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作為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之所以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因為在黨的二十大之后,全國各族人民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異常艱巨繁重,需要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磅礴力量。就像完成脫貧攻堅戰那樣,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總體意思就是要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準確把握黨的民族工作新的階段性特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一是要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傳統,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和哲理。二是要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學科建設,把準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三是要注重激發廣大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加強對青年專家學者的培養,為他們把好方向、搭建平臺、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潛心鉆研、厚積薄發,推出立足中國歷史、解讀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的原創性理論成果。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為此,就必須著力抓好如下幾項重要工作:一是要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二是要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三是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四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探尋新時代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中宏網記者:請您就如何“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從路徑上談談您的分析和思考?
宋才發:我認為在新時代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探尋現實路徑:
第一,要在鞏固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各民族認同和尊崇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需要。需要從如下五個方面思考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是要順應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二是要面向各族群眾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要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振奮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四是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五是要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
第二,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是要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歷史,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二是要創新涉民族宣傳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可靠保障,講清楚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講清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三是要積極推動中外學術界、民間團體交流互動。迫切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強制度建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契合性,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推向細化和深化,通過批判、借鑒、吸收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為我所用提升我國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要以社會主義法治保障共同體意識理論體系構建。民族法是基于公平公正原則制定的、調整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的法律,民族事務治理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和相互尊重原則,法治化的關鍵是要提高立法和執法質量,使法律法規具有公平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社會治理和民族事務治理必須體現人民性、以人民為中心,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和社會公眾參與到社會化治理活動中來,發揮從下到上的主體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要在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中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積極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持續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做好重點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海外少數民族華僑華人群體等的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有效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才能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證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本單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領,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應有貢獻。(中宏網記者 王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