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2023-11-06 09:52:05
- 來源:中宏網
生產性服務業是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地區實體經濟的靈魂,是實體增加經濟附加值、生態價值和產業價值所在。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作用。
生產性服務業助力我國經濟大盤穩定復蘇現狀。在全球經濟復蘇進度緩慢、通脹高企、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國第三產業仍然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了6.0%的增長,第三產業回暖復蘇對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就業物價保持總體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經濟大盤穩定復蘇的作用不可忽視。今年前三季度,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在科技創新帶動下,實現了較快發展,規模以上科技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分別實現了12.4%和11.9%的增長,高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9%,增長速度超過服務業總體水平。生產性服務業在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有效保障了我國工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進行,在推動經濟復蘇和穩定經濟大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產性服務業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種中間服務部門,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生產活動提供服務,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優化和升級社會經濟結構,具有提升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則需要專業化、高端化的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支撐。生產性服務業能為各類經濟實體提供服務性要素支持,通過高質量服務供給為實體經濟引進新技術和新知識,幫助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效能和效益,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活躍、專業性強、產業融合度高,既是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關鍵環節和根本途徑,也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占比相對較低,難以滿足服務高質量制造需求,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提升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水平的幾點政策建議。加快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一是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層面的廣泛應用。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基礎打造生產性服務平臺經濟,通過服務平臺有效捕獲市場需求及客戶類型,實現不同產業領域客戶個性需求快速傳遞,為市場經濟主體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低風險和低成本的服務。二是促進數字技術賦能生產性服務業。以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不斷創新生產性服務產品,增強服務產品功能,打造以技術推廣、管理咨詢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豐富生產性服務業態,增強服務性資源品質,提高服務性資源配置效率,有效降低生產制造和社會交易成本;積極研發和定制生產性服務產品,支持智能終端與服務對象融合,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高新技術生產服務產業鏈、價值鏈。三是營造數字化轉型支撐生產性服務生態。建立市場化與公共化生產性服務雙輪驅動機制,通過技術、資本、人才、數據、制度等多要素營造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生態,解決好生產性服務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面向重點生產性服務行業和企業轉型需求,制定和實施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建設生產性服務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通過促進中心銜接集聚各類資源條件,打造區域服務產業數字化創新綜合體,帶動傳統生產性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
擴大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一是加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力度。按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開放力度,不斷優化生產性服務區域開放布局,提升服務貿易投資的質量和水平,構建更加安全的服務體系。二是積極利用國外優質服務資源。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專業服務,激發國內生產性服務業內生動力,注入創新活力,不斷降低我國高端制造業對國外生產性服務業依賴程度,強化國內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本國高端制造業能力。三是強化生產性服務業面向全球市場服務能力。通過生產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全球制造服務業領先企業和優質資源。依托自貿區生產性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走出去,面向全球市場提供專業生產服務,增強服務業企業的全球市場服務資源配置能力。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更好融合。一是進一步強化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力。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提高生產性服務業運行的質量,通過預判國際先進制造業生產模式變革方向,推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緊跟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大勢,并據此設計服務產品,革新服務模式,通過生產性服務業與國外、國內先進制造業的交融、合作、滲透,擴大服務市場需求,實現產品價值鏈的延伸和發展。二是不斷探索生產性服務與先進制造融合路徑。建立和完善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網絡,搭建生產性服務企業與先進制造企業交流平臺,將生產服務網絡建設納入國家工業互聯網建設體系,建成先進制造服務大數據庫,推動服務與制造兩類企業產品、技術、設計、管理的協同創新,形成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有效推動中國生產性服務業邁向高端。三是加強生產性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我們著力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創新的應用型和復合型生產服務人才,打造一支既懂制造業,也懂服務業的生產性服務人才隊伍。【作者:黃慶華、聶歡,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文是2023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追加一般項目《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新質生產力研究(批準號:2023YBZJ3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