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國債助力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政策提振經濟恢復信心
- 發布時間:2023-11-01 15:05:03
- 來源:中宏網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國債之后,中央預算也會相應調整,2023年中央本級支出不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年初預算增加5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相應增加5000億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
本次增發國債將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近年來,京津冀、東北、河南等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暴露出我國在防汛防洪和救災應急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仍存在較多短板弱項,亟待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前9個月水利環境相關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降至-0.1%。因此,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有著必要性和增量投資空間。據財政部介紹,國債資金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包括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國債資金將全部按項目管理,由各方面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以充分發揮效力。在資金的投向、資金的利用、資金的監管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債資金將落實到符合投向、條件成熟、質量較高的項目,優先支持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地方的重點規劃當中明確的項目。項目需要符合規劃或實施方案,避免超標準建設、重復建設;需要滿足投向領域要求,精準聚焦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有關部門將加快推動國債項目建設實施,并加強對國債項目開工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充分發揮國債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利于提振經濟恢復信心。此次增發國債將全部列入今年的中央赤字,資金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預計中央財政赤字將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根據以往經驗,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時,央行都會通過加大流動性投放或降準等舉措,保持流動性在合理水平,來降低增發國債帶來的流動性波動。在本次財政政策加力后,未來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值得期待。本次中央政府主動提升赤字率來穩增長,強化了市場對財政政策積極發力的認識,也將進一步提振明年經濟增長的信心。(作者:何青,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高級研究員;胡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研究"[20ZDA05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