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判及對策
- 發布時間:2023-09-06 10:02:57
- 來源:中宏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就陜西省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方向,提出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集群。近年來,數字技術的迭代更新不斷催生新產業,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數字技術不斷向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融合滲透,我國數字經濟正在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當前政治與經濟環境日益復雜,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生活方式變革的核心力量。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和主要方向,也是我國確定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內各地加速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對陜西加快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陜西要加快研判分析數字經濟發展情況,提出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
陜西作為中國內陸腹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省域數字經濟發展不均衡的背景下,關注并研究陜西數字經濟發展將成為彌補陜西數字鴻溝,實現陜西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陜西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發展規劃,深耕數字經濟發展沃土,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18年至2022年陜西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經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測算,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470億元,數字經濟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35.1%,其中西安市數字經濟總量達到5249億元,數字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45.6%。數字經濟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已成為陜西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陜西區位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傳統產業鏈條完整,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好、潛力大。但進一步推動陜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面臨配套政策不完善、統籌協調力度不足、核心產業規模小、數據應用水平不高、數字化高層次人才缺乏等問題。為提高陜西數字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產業模式變革和業態創新,構建具有鮮明陜西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特提出陜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強化數字引領,完善數字經濟發展定位布局。為加快陜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面向數字經濟的政策框架、法律體系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數字經濟部門、機構間統籌協調能力,不斷建立健全能夠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與機制,為全省數字經濟協調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夯實數字基建,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數字經濟發展有賴于高質量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體系,應加快一新四新建設。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布局數字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
做強數字產業,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聚集區。應加快打造國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區,持續壯大主導產業市場主體,提高尚在起步階段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關注度,協同推進其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陜西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
深化數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應借鑒發達省市在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方面的成功經驗,支持各產業企業“互聯網+”和“5G+”改造進程,全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重視數智支撐,健全數字經濟人才科教體系。數字化高層次人才是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應充分挖掘陜西雄厚的科教資源和強大的科研實力,健全數字經濟人才協同培養培育體系,提升陜西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吸納能力,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加強數字經濟治理,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數字化治理是數字經濟行穩致遠的保障,要通過數字陜西建設,加強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協同發展,穩步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保障。(作者:張鴻,國家工信部信息通信專家委委員、陜西省咨詢委委員、省經濟學會會長、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