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海外倉打造成為“數字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 發布時間:2023-09-04 11:55:55
- 來源:中宏網
我國國內現代物流體系和能力建設發展很快,成效突出,但國際物流除海運和中歐班列外,倉儲、集拼、分撥、配送和國際空運等環節能力都嚴重不足,我國未能成長起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現代物流集成商和供應鏈管理商,這些短板影響我國全球供應鏈暢通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際物流體系建設,要求“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海外倉作為國際貿易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我國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應將海外倉和國際物流體系建設融入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服務外貿企業特別是廣大跨境電商企業,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全球供應鏈,構建起以海外倉為節點、以海陸空跨境運輸為干線、以境外終端配送為支線、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的國際物流和貿易體系。
海外倉伴隨跨境電商業態發展而蓬勃興起。海外倉是指在境外專門服務我國進出口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倉儲設施,是我國海外商品集貨、分撥、轉運的樞紐和實現商品交易與價值交換活動的重要物流平臺。在傳統一般貿易(海關代碼0110)形態下,海外倉的功用并不突出,但伴隨跨境電商新業態的興起和我國政府對海外倉建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海關代碼9810)”貿易方式的推動,我國海外倉布局迅速展開。結合“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中歐班列與??者\輸業務的拓展,我國在境外的一些工業園區、城市周邊、港口口岸樞紐建設的倉儲設施項目也日益增多。
海外倉大體分為中轉樞紐倉和終端配送倉兩大類。前者主要位于國際區域性交通物流節點和口岸,在供應鏈上的主要功能是商品國際中轉、區域分撥和物資儲備。后者大多位于中心城市近郊地區,主要功能是分揀包裝,完成商品的終端配送。
發達國家以跨國公司為載體,在長期的全球供應鏈布局中,已形成了包括分撥、倉儲等功能在內比較完善的國際物流體系。相比之下,我國海外倉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阿里、京東等民企和一些央國企根據自己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建設了一批自營倉和公共倉,豐富了海外倉的業態并推動了布局的展開。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有海外倉約2860個,面積約2900萬平方米。這些海外倉大部分由跨境電商企業在國外一些中心城市周邊租用的,其布局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等跨境電商比較活躍的市場,其中歐美日澳等國家和地區海外倉數量占比達72.8%。
海外倉建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未形成規?;洜I。我國海外倉大量為中小企業分散獨立經營,未實現規?;踩狈y籌布局?,F存主要問題:一是我國海外倉大量為貼近消費市場的終端配送倉,在全球重要物流節點缺乏大型中轉樞紐倉,中小企業一般不具有建設大型中轉樞紐倉的實力,海外倉未與我國國際海運、中歐班列、航空貨運航線協同布局。二是中小企業往往根據市場信息變化一窩蜂進入某一市場,容易形成過度競爭。三是在與亞馬遜FBA倉,沃爾瑪WFS倉,UPS、Fedex、DHL的區域分撥倉,馬士基、地中海、達飛等海運公司港口樞紐倉的競爭中處于弱勢。近年來,亞馬遜FBA倉以合規運營為名,對我國部分跨境電商產品進行清倉,造成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巨大損失。四是布局前瞻性不足,在東南亞、南亞、俄羅斯、拉美、中東、非洲等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市場,數量偏少。
海外倉功能結構有待優化。不少跨境電商和貿易企業布局自用海外倉,但自身貨源不足,倉庫閑置率高、周轉率低。不少企業又找不到倉容資源,市場供需錯配,亟需建設更多公共、共享、第三方海外倉。目前大量海外倉只有倉儲功能,配送、售后、維修、展示、零售、體驗、金融、信息、退換貨、數字貿易等配套服務還沒跟上,多元一體的服務“生態”還未建立起來。我國海外倉技術裝備水平總體較低,除京東、菜鳥等大型企業自建有自動化倉儲分撥設備外,大部分海外倉僅有簡易貨架和堆場,數字化水平與亞馬遜FBA倉及我國國內智能化倉庫差距很大。
建設融資難問題突出。海外倉是重資產行業,作為建設運營主角的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我國銀行業海外網點較少,難以為海外倉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務。企業國內資金換匯“走出去”困難,“內保外貸”難以做大規模,向境外投資備案手續流程繁瑣。海外倉企業一般成立時間短、固定資產有限,國外銀行信用貸款、抵押貸款額度也較小。一些省份對海外倉予以補貼,但企業反映實際作用有限,且補貼申請手續繁雜,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貿易管理方式還不成熟。據企業普遍反映,由于“9810”通關方式尚未出臺征退稅、結匯等方面的具體實施細則,企業擔心合規問題,仍會選擇“0110”方式通關。海外倉貿易有別于傳統貿易方式,貨物出境至海外倉后,并未實際完成銷售過程,貨物最終售價無法確定,結匯、退稅等無據可依。目前我國尚無權威的海外倉數據平臺,將與貿易相關的商流、物流、資金流等數據集中起來,海關、稅務、外匯等部門的監管創新均依賴貿易真實性審核,沒有這些數據,就無法在通關、退稅、結匯等方面給予便利性支持。
應從國家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和推進海外倉建設。海外倉對完善我國國際物流體系、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深耕和拓展國際市場、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應將海外倉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謀劃、因國施策、分步推動,形成服務我國全球供應鏈和大量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海外倉網絡體系,完善海外倉服務與監管的體制機制。
完善海外倉高質量發展的頂層制度設計。海外倉建設發展涉及商務、海關、金融、外匯、財政、稅務、統計、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涉及大量體制機制與監管方式創新,需要加強統籌協調,應聯合各相關部門,組織編制海外倉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加強對海外倉發展政策制度的頂層設計,形成政策制定的跨部門磋商和協調機制。
抓緊推動我國海外倉全球規劃布局。當前國際商貿物流巨頭正大量對倉儲設施“跑馬圈地”。我國在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長期未重視物流企業對等進入對方市場問題。國際交通物流重要節點的貨場、倉儲設施是稀缺資源,必須抓緊謀劃海外倉布局,搶占市場。應根據我國全球供應鏈需要,分層次分類別布局建設一批海外倉,形成支撐我國國際物流體系的重要支點。在全球重要自貿港、航空港、海港、中歐班列沿線集中布局一批中轉樞紐倉、公共倉和數字平臺,引導支持跨境電商和中小微外貿企業在國外中心城市廣泛布局一批終端配送倉,同時配套終端配送體系,打造門到門、戶到戶、倉到倉的全鏈路一體化國際物流服務網絡。
大力推進數字海外倉建設。海外倉監管和內外聯通便利化均依賴數據,可建設綜合性數字海外倉平臺,與國家海關、外匯、稅務、商務等系統實現數字化連接,通過數字海外倉平臺開展貿易真實性審核,為跨境、離岸貿易和結算、退稅、結匯等提供便利化監管與服務,使“9810”貿易走向“陽光清關”。企業間也可通過該平臺開展倉容租賃和轉售等交易業務。要注意研究有關國家數據政策,通過各國海關信息互換協議方式實現海外倉數據共享。
加強對海外倉的金融支持。可從中央層面統籌“一帶一路”等相關國際合作資金,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給予海外倉融資和保險支持。鼓勵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牽頭社會資金共同建立海外倉產業基金,在授信規模、利率、還款周期等方面對海外倉予以支持。規范地方政府海外倉補貼,引導其將補貼轉至海外倉產業基金上來。推動金融配套服務跟隨“海外倉”走出去,增加金融服務網點,創新海外倉專屬金融產品。
發揮好貿易物流企業主體作用。要發揮好央國企、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對于排斥我國國有企業進入其物流市場的部分國家,可主要倚重民營企業。要發揮好中遠海運、招商局、中國物流集團、各大航空公司等大型央國企作用,重點建設樞紐型、公共型第三方海外倉。支持大型平臺企業和民營貿易物流企業以租用、并購、新建等方式大量布局海外倉,推動海外倉規?;洜I。深入推進央國企與民營企業合作,形成策略靈活的海外倉建設運營方式,搭建服務功能配套的數字貿易平臺??山M建中國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協會等行業組織,鼓勵企業以聯盟形式發展海外倉,完善海外倉建設服務標準。
積極推動我國成熟商業模式形成國際規則。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已形成“1210”(保稅備貨)等成熟模式,該模式主要依賴海關特殊監管區和監管創新,實現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統一,有完善的信保、征稅、結匯和信息追溯保障,得到國際海關組織(WCO)高度認可??商剿鲗ⅰ?210”模式通過國際經貿多雙邊談判進行反向復制,并可通過WTO、WCO等國際組織將其逐漸形成國際規則。我國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都是海關《京都公約》(《關于簡化和協調海關業務制度的國際公約》)簽署國,可依其附則4中關于海關倉庫、自由區的規定,進行對等談判,共創共商共享通關便利化成果。在反向復制“1210”模式時,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對我國友好國家先行展開,將海外倉逐步建成支撐“數字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節點。(執筆人:梅冠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組長、創新發展研究部處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