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唯實經世致用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杰訪談
- 發布時間:2023-08-02 10:36:15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王鏡榕)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7月25日上午,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揭牌儀式暨傳承發展書院文化座談會成功舉辦。來自著名學府以及傳媒出版與傳統文化領域的資深大咖等二十余位專家出席活動并參加研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杰在活動期間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杰
求真唯實經世致用
中宏網記者:您怎么看待作為中國實學重要傳承和發展載體的書院文化的歷史貢獻和當代意義?以及如何在新時代給予繼承和發揚?
王杰: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發端于唐,興盛于宋,主要講授儒家學說,是古代中國教育發展的產物,也是華夏先賢的偉大創造。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書院文化,他多次考察書院,并引用朱熹知漳州時題寫的書院門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告誡黨員干部肩負著重大職責,更應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
為更好地弘揚中華書院文化精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3年7月25日,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揭牌儀式成功舉辦,同時還舉行了潤德書院與文化藝術出版社共建書屋啟動儀式活動。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作為中國實學重要傳承和發展為載體的書院,踐行求真唯實、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是文化傳承、社會主流價值引領和傳播的重要載體,將為新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開新”。以實學為傳承發展為載體的實學書院(館)+,既強調學術理論的深度研究,也重視各個層面的實踐與應用,推動書院教育從傳統單一的經典教學轉向注重經世致用的多元化培養。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將打造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學體驗中心、領導干部國學教育示范基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區等等。
二是在“兩個結合”的文章中“深耕”。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以弘揚“立德為先”“忠孝廉節”“出仕濟世”“造福蒼生”為宗旨,以國內外資深著名教授為牽引,積極打造一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重地,做好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深耕“第二個結合”的闡釋與宣講。
三是在搭建獻智獻策于國家治理的文化高端平臺中“做實”。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將整合自身優勢,搭建成為培養政府官員政德教育和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搭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治理的文化高端平臺。
四是在中華文明與全球文明交流互鑒中“廣傳”。中國實學研究會奧森館將通過文物展陳、講解闡釋、名家講學等方式將其人文精神等還原再現,講好中華文明故事,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好者能在沉浸式、場景式的體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發揮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媒介功能,并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橋梁作用。
打造“仕林儒學”助力政德建設
中宏網記者:作為領導干部學國學系列活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您怎么看領導干部學國學的深刻意義?您對領導干部帶頭學國學有什么建言?
王杰:關于領導干部學國學的意義:
“官者,民之表也”。為政者道德品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民德與民風。之所以倡導領導干部學習國學,其意義有三點: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們今天所進行的一切偉大事業,都應該立足于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有了根脈才有支撐。領導干部學習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從中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還會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領導干部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提高自身素養需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國學,既是中國人做人做官的學問,也是中國領導干部做人做官的學問。領導干部學習國學,從中汲取文化營養,有助于廣大領導干部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筑牢修身做人的基礎,夯實為官為政的根基,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與水平。
第三,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領導干部學習國學,不斷汲取國學中的精髓,領略先哲的英華,融匯古今,學以致用,對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和為官從政能力大有益處。
對領導干部學國學的建言:打造“仕林儒學”,助力政德建設。
“仕林”這個概念的指向性非常明確,指的是官員群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導干部群體;“仕林儒學”,即是指面對官員群體所傳播、弘揚的儒學。中華傳統文化高度重視人的社會屬性,強調入仕者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弘揚仕林儒學,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解決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政德修養、廉政建設、作風建設等實際問題,有助于領導干部涵養政德,“有助于黨政機關深化政德教育,有助于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有助于促進領導干部家教家風建設。領導干部學國學,弘揚“仕林儒學”:
一是要加強政德理論方面的研究和傳播,主要以仕林儒學為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領導干部學國學的微信公眾號上,每天都會推出“政德日課”一書的重要內容,從修身到治國論述身為黨員、政府官員以及普通人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精神,供讀者學習。
二是要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學教育進行“雙創”,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之中,以此示范引領全國領導干部學國學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我們研創了“仕則書院”“實學書院+”、領導干部學國學“山東模式”等,準備打造領導干部政德教育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的先行示范基地。
三是要繼續聯合有關單位舉辦領導干部學國學、實學思想家故里行活動。自2015年8月,啟動“領導干部學國學全國行”活動以來,目前已經走遍了十八座城市,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還有“實學思想家故里行”活動,2023年9月,中國實學研究會與瑞安市委、市政府將聯合舉辦“實學思想家故里行”活動。
四是開展舉辦仕林儒學(領導干部學國學)相關的讀書會、公開課等學術活動。活動中領導干部學國學讀書會、《領導干部國學公開課》《領導干部國學大講堂》等圖書等,也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同時,我們還積極推進新實學研究傳播,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東亞實學國際高峰論壇”,出版了“傳統實學與新實學文化”系列叢書,開展了“實學思想家故里行”活動等等打造了黨政、企業、學界共同推進“黜虛務實、經世致用”的實德、實業、實學等互動交流平臺為領導干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獨特的實踐舞臺。在《學習時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人民政協報》《中國領導科學》《月讀》等報刊開設專欄,為推進領導干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仕林儒學”的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氣韻
中宏網記者: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您怎么看待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新機遇與新挑戰?您有何建言?
王杰:新時代新機遇:
一是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二是在于雙方的“結合”是積極的、創新性的,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其最新篇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讓馬克思主義充盈濃郁的中國味、在中國牢牢扎根,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鮮活的時代氣韻、成為現代的,最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基礎上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新形態。這一文化新形態是新生的,但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它的未來必然是星辰大海。
三是在于“第二個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第二個結合”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經驗,展現了我們自身文化主體性中的中華文明基因,堅定了我們“走自己的路”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是這一文化主體性開始充分釋放的“零點”時刻,是這一文化主體性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新起點。
新挑戰:
一是圍繞“為什么”結合,要堅定正確方向,避免歷史虛無主義。全盤西化的歷史虛無主義要不得,“西體中用”“中體西用”和文化保守主義是不行的。我們要在認清西方“普世價值”真面目的同時,構建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價值體系。
二是圍繞需要結合的“是什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為“優秀”上做文章。第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第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第三,借鑒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第四,弘揚具有時代價值的思想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