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智慧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 發布時間:2022-11-23 08:58:43
- 來源:中宏網
當地時間11月1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曼谷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去年8月1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楊潔篪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在中國天津舉行的長約7個小時的會談中,就談到了中日兩國領導人會晤的事情。但是,這次在G20峰會期間,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先后與美國總統拜登、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等十多位領導人會晤,偏偏就是沒有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是,日本媒體產生了一片焦慮之聲,認為中國不再重視日中關系,“日中關系正在被中國邊緣化”。
一部分日本媒體自己尋找原因,指出2019年末中日領導人會晤達成多點共識以后,日本至少做了三件不利于日中關系的事情。其一為2021年4月,時任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發表的《日美聯合聲明》中,把有關臺灣海峽問題植入其中,直接插手臺灣問題。其二為2022年6月,在北約峰會期間,作為第一次參會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再次談到臺灣問題。其三,在不久前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南亞高峰對話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開批評中國。所有這些,給中日關系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傷害。
當然,也有一部分日本媒體指出,在日中關系處于困難時期,日中依然保持高層交流。其中標志性的交流為:其一,岸田文雄就任日本首相以后,習近平主席向他發過賀電;其二,岸田文雄身患新冠病情期間,習近平主席發過慰問電;其三,2021年10月,中日領導人曾經舉行過電話會談;其四,2022年9月在東京舉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活動上,中日領導人都發來賀辭。這樣的高端外交,不僅僅讓中日高層往來保持暢通,也充滿著外交溫度,給中日關系起到助穩的作用。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兩國領導人是在一種“寬穩”的氣氛中開始會晤的。這對中日關系起到一種“融寒”的作用。日媒特別強調,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會晤開始就表示,“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這句話讓日本社會猶如吃了一個“定心丸”,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定。所有這些,在筆者看來,正更顯出中國“元首外交”中的“大國風范”。
現在,百年未遇的國際格局的巨變尚未結束,中日關系何去何從也處在十字路口。這次,中日兩國領導人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大約45分鐘、配備同傳翻譯的會談,堪稱為未來中日關系把航定向的一次會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從這次中日領導人會晤達成的五點共識來看,今后中日關系應該是“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重要關系”。正是因為時代發生了變化,中日關系才要在建設中尋求穩定,在穩定中推進建設,“建設”與“穩定”成為未來中日關系發展的兩個重要關鍵詞。沒有“穩定”,就會人心惶惶,無心建設;沒有建設,說明關系僵硬,不利穩定。只有把持“建設”與“穩定”雙輪驅動,中日關系才能在新時代向前發展。這實際上也給推進中日關系提出新的時代要求,那就是不做無助于建設的事情,不做不利于穩定的事情,因此兩國要繼續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給中日關系進行新的定位,指明發展方向,應該是這次中日高峰會晤最重要的成果。
關于這次中日兩國高層會晤,還有許多內容可以解讀。但所有的內容都是“建設”與“穩定”中日關系的推助器。緊緊抓住這些共識的核心,其他問題都可以通過新的“政治智慧”給予解決。(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