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雷:深刻理解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 發布時間:2022-10-17 08:44:17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0月12日電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著中國如何走向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結合近現代中國特殊國情,在艱辛探索和不斷創新中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突破。”中宏觀察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首席顧問劉以雷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等諸多不同場合提及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進一步總結和強調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本質屬性和當代關切,對于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方向,堅定“四個自信”,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以下是劉以雷訪談:
現代化本身表現為全球性進程,世界范圍內的各個國家或地區都在朝著現代化轉型過渡,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基于自身國情的歷史演進性、主體自主性、時代創新性,中國式現代化總結提煉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實踐的內在規律,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發展,成功實現了中國社會的根本性轉型與跨越式發展。通過學習,我有三點理解。
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嶄新實踐
在世界的現代化演進過程中,很多發展中國家把現代化簡約為“全盤西化”或“美國化”,脫離發展實際,僵化套用西式現代化模板,自覺不自覺按照“他者”的形象來規訓“自我”,削足適履、東施效顰,向西式現代化看齊。但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以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的客觀實際出發,作為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同時,采取漸進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由此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漸進式改革和現代化發展轉型之路。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立體式全方位現代化的新形態
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傳統、文化積累和現實國情的多樣性決定了現代化進程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客觀發展實際為基點的總體方案,意味著在新時代新階段,要按照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要求推動其進程,走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既要對以往現代化建設予以繼承和超越,又要對現代化建設新目標進行全面設定和追求。換言之,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單一地趕超目標,而是追求全面性與協調性的現代化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鮮明地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論斷高度提煉了中國式現代化所走道路的樣貌——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立體化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世界現代化版圖的新態勢
中國式現代化深刻改變和影響了世界現代化的版圖,“東升西降”成為新的態勢。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改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一統天下的局面,依靠社會主義現代化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現代化取向,而且通過引領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部分改變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中心-外圍”模式,在此基礎上重構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南北關系范式。(記者王鏡榕 郭霖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