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平: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 發布時間:2022-08-24 08:24: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當今世界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生物醫藥技術及產業化提升作為國家戰略,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實施科技振興計劃、完善關聯產業制度等措施,加速搶占新一輪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制高點。從全球來看,生物醫藥方興未艾;從國內來看,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這同時吸引著國內外的制藥企業深挖中國市場。
臨床需求趨勢。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群體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以單抗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在診斷和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逐步增加,基于抗體的免疫診斷等臨床診斷方法的推廣對于提前發現疾病,減輕病人自身和全社會的醫療負擔具有重要作用;而單克隆抗體等生物藥物對于提高療效和治療精確度、減少治療的副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伴隨著人民健康意識、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治未病"意識得到大幅度增加,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也逐年增加,這都促進了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升級,同時也促進了生物藥國內市場的發展。
政策、技術助推國內生物藥發展。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外爆發,暴露出全球各國在公共衛生和疫情防控方面的短板。疫情發生以來,各國政府和相關企業已經加大了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研發投入,開展了各類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預計政府將持續鼓勵社會各界針對新冠肺炎以及其他各類傳染疾病的基礎研究,藥物和疫苗研發等投入將持續加大,各類疾病檢測設備和試劑的研發也必將更加受到重視。生物試劑和技術服務行業為以上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供工具和支持,也將持續受益。目前,國內通過頒布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審評審批、生物安全立法等多方面鼓勵政策來促進生物藥創新和生物類似藥研發。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出將加強生物制品監督管理,規范生物制品批簽發行為,助力國內生物藥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行業重組、整合,加快集聚發展。我國生物藥市場在過去的幾年中得到了快速增長,生物藥產業主要聚集在東部沿海相對發達地區,且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當前我國生物藥行業正在加速行業整合,以兼并、重組的方式實現生物制藥行業發揮集聚效應,進而提升行業的實際競爭力。結合行業發展特點及國家相關政策可以判斷,未來幾年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在CRO、CMO、CSO領域將逐漸出現巨頭型企業,并且目前國內發展較為靠前的生物醫藥產業龍頭企業通過資本方式正快速跑馬圈地。另外由政府或園區主導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也在摸索企業負責源頭創新,園區配備相應服務機構(目前主要是CRO、CMO2017年開始快速出現),讓科學家專注于早期研發環節,通過規?;姆掌脚_加速創新進程。如蘇州BioBAY的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如技術服務、供應鏈服務等。
智能化、數字化趨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數據及智能技術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研發智能化:全球大量藥企如Merck,Novatis,Roche,Pfizer,Johnson&Johnsone已經開始探索人工智能與新藥研發相結合,通過智能技術加速新藥研發進程,提升研發效率。目前主要智能化應用包括開展新藥設計、理化性質預測、藥劑分析、疾病診斷靶標、藥物組合使用等研究。并且在藥品研發過程中數據已經無處不在。 產業數字化協同:生物醫藥產業業態復雜化程度高、細分領域多,各產業鏈環節間信息孤島較為嚴重,產業協同效率交叉。如何構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資源協同系統,通過數字化技術打破信息不對稱,加速信息及資源的流通及交易頻度日益重要。
存在的風險。國內生物藥行業發展原本滯后于全球市場,也使得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結構不合理、斷層現象明顯;再者,生物藥的研發是一項漫長、復雜和昂貴的過程,過程中存在在研臨床試驗結果無法達到預設目標、推廣不及預期、盈利能力差、資金鏈斷裂、技術更新換代等潛在風險,增加了生物藥發展的不確定性。
總的看,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落后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但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在政策的驅動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邁入新階段,進入快速發展期,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醫藥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生物藥已經在制藥領域中占有核心地位。(作者:任海平系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