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穩經濟、防風險
- 發布時間:2022-08-10 08:58:30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 王鏡榕)人民銀行近日召開2022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總結上半年各項工作,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對下半年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穩住經濟大盤,防控金融風險
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央行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應對,靠前發力,堅決支持穩住經濟大盤,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切實改進金融服務,認真開展中央巡視整改,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會議要求,人民銀行系統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履行好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保持金融市場總體穩定,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著力穩就業、穩物價,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本次會議上向全社會傳達的最重要的精神可以概括為‘穩住經濟大盤,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青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央行在七個方面總結了上半年出臺的措施并對下半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可以說上半年的工作中央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并對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指引。
“在穩住經濟大盤方面,央行上半年一方面保持了一般貨幣信貸正常的穩健實施,合理適度的為市場注入充足的流動性;另一方面為應對疫情防控帶來的沖擊,針對基礎設施,民營小微企業,以及農業交通等重點領域設計了專項工具,結構化的對我國經濟的薄弱領域提供了有力支持。”何青告訴記者,從下半年的部署來看,央行仍將保持穩健的貨幣信貸政策,避免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出臺大規模的一般化刺激政策,既保障市場的充分就業,又可以從容應對來自國際傳導的通脹壓力。同時,政策性,結構性的信貸政策仍將繼續實施,將常態化疫情防控政策帶來的經濟沖擊壓力降至最低。
“在防控金融風險方面央行的政策著力點可以分為防范一般金融風險的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和對個別重點風險的化解。”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助理研究員楊海龍告訴記者,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央行發布《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試行)》,健全完善了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為管理金融領域風險建立了完整的政策操作體系,有利于金融風險的防范。
房產行業風險考量成為央行穩金融重要一環
“針對已經出現的金融風險,特別是涉及房地產領域和中小銀行的問題,央行均進行了妥善化解。”楊海龍指出,展望下半年工作,在金融風險防范上,宏觀審慎政策的完善依然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說“雙支柱”框架已經形成。在金融風險的化解上,中小銀行和房地產信貸風險仍然是央行關注的重中之重。過去為了以房地產行業發展帶動中國經濟整體增長而對其風險關注較少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房地產行業風險的考量成為央行穩定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
“在金融改革方面,從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服務管理三個方面央行做出了總結和展望。”楊海龍指出,金融市場改革目前的重點是債券市場和跨境融資。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債券市場境內外互聯互通的改進都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的完善和壯大。同時涉及跨境資金的管理被納入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中,穩定跨境資金流動,防止資本大進大出影響外匯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得到穩步提升,上半年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籃子中權重進一步增加,今后央行也將繼續支持有序健康的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服務管理涉及支付體系,數據信息,企業稅收征信,金融保護等工作,不僅和金融機構有關,更涉及廣大消費者的權益。”楊海龍認為,央行下半年將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建設金融法律體系,維護金融秩序,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
“總而言之,央行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使用穩健的貨幣信貸政策和專項結構化資金支持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何青強調,通過宏觀審慎政策的完善防范金融風險,同時化解了房地產,中小銀行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債券市場,跨境資金管理,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扎實提升金融服務管理能力。
“下半年的工作和上半年的工作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而央行如何在‘穩住經濟大盤,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方面協同發力成效如何,值得期待。”何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