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巧:為什么說《共產黨宣言》來之不易?(上篇)
- 發布時間:2022-07-13 08:50:32
- 來源:人民論壇網
《共產黨宣言》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無產階級政黨開展革命斗爭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這部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黨綱,在世界近現當代文明進程中,對人類社會變革進步和思想革命解放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然而,作為指導運用于反對反動統治階級及社會制度實踐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這部曠世經典的問世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是在嚴峻政治形勢和復雜斗爭環境中形成的。《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合著,由馬克思執筆起草完成。本人在《<共產黨宣言>及其所有制問題》一文中分析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馬克思的艱苦歲月,認為《共產黨宣言》確實來之不易。為什么說《共產黨宣言》來之不易?《宣言》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它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經歷了什么,又是怎樣擺脫困境走向輝煌未來的?現就此談些初淺看法。
?。ㄒ唬R克思經濟困難差一點放棄參加同盟二大
《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托馬克思恩格斯為同盟起草的第一個科學理論綱領。制定綱領是同盟的一件大事和首要任務。對于同盟來說,能及時擁有一部科學的穩定有力的能夠號召和引導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的共同綱領,非常必要,十分緊迫。
1847年6月2-9日,正義者同盟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觀點和關于改組同盟的意見,在倫敦秘密召開代表大會。恩格斯代表巴黎三個支部出席大會并指導大會工作,對大會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威廉·沃爾弗代表布魯塞爾支部參加大會。馬克思主要因經濟困難沒有參加本次會議。會議的任務首先是對同盟進行了改組,即把正義者同盟組織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為什么要改為這個名稱?當時還是有爭議的。1847年6月9日,同盟中央在第一次代表大會致同盟盟員的通告信說:"許多人要正義,即要他們稱為正義的東西,但他們并不因此就是共產主義者。而我們的特點不在于我們一般地要正義……每個人都能宣稱自己要正義……,而在于我們向現存的社會制度和私有制進攻,在于我們要財產公有,在于我們是共產主義者。因此,對我們同盟來說,要有一個合適的名稱,一個能表明我們是什么人的名稱,于是我們選用了這個名稱。"接著是把原有"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改用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新的國際主義戰斗口號。同時,大會還討論審查了有恩格斯積極參加起草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并請各支部進一步完善最后通過。因此,本次大會實際上也就成為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對于恩格斯為同盟起草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大會的意見是這樣的:"必須特別慎重,不應操之過急。""代表大會決定草擬這個提綱,把它發給各支部討論、編寫,各支部要把修改建議與補充意見寄給中央委員會。""我們力求通過對共產主義所由產生的社會關系的不斷考察,永遠保持一塊穩固的基地。我們希望,中央委員會將從你們那里收到很多的補充意見和修改建議,并且再次要求你們就這個問題進行特別熱烈的討論。"可見,根據以往的經驗,同盟中央對制定綱領的事十分小心謹慎。10月底-11月,恩格斯根據同盟中央巴黎區部的意見,在信條草案基礎上起草了《共產主義原理》草案。
當時,在同盟內部流行著一種教義式或問答式的行文方式。受此影響,恩格斯起草的這兩個草案,也采用了一問一答的方式。其實,恩格斯對這種起草風格和教義式行文方式并不滿意。因為這種問答式的綱領,既沒有號召力,也沒有戰斗精神。因此,必須要跳出這種框框,打破這種陳舊過時的方式。這樣一來,根據當時的情況和工作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在11月底同盟二大召開之前就有了明確分工。恩格斯參加一大后,按照同盟中央的要求,需要在巴黎繼續保持與同盟的緊密聯系和處理同盟巴黎各支部內部的相關事務,而綱領《宣言》的執筆起草重任似乎注定就要落在身居布魯塞爾的馬克思的肩上。
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很重要很關鍵,恩格斯想讓馬克思一同出席。但是,馬克思能去倫敦參加同盟二大嗎?在恩格斯1847年月11月23日定下來去參加二大時,這天即23日(星期二)晚上很晚給馬克思寫了一封關于商量如何去參會的信。24日(星期三)在寫好的信還未寄出的早晨,恩格斯在信的落款處寫了很顯目的四個字:"請看背面",便在這封信的背面又加寫了一段話:"請你把《信條》考慮一下。我想,我們最好是拋棄那種教義問答形式,把這個東西叫做《共產主義宣言》。因為其中必須或多或少地敘述歷史,所以現在的形式是完全不合適的。我將把我在這里草擬的東西(《共產主義原理》--筆者加)帶去,這是用簡單的敘述體寫的,但是校訂得非常粗糙,十分倉促。我開頭寫什么是共產主義,隨即轉到無產階級——它產生的歷史,它和以前的勞動者的區別,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的發展,危機,結論。其中也談到各種次要問題,最后談到了共產主義者的黨的政策中應當公開說明的那些內容。這里的這個東西還根本沒有提請批準,但是我想,除了某些小而又小的地方,要做到其中至少不包含任何違背我們觀點的東西。"正在這時,恩格斯非常及時(星期三早晨)收到馬克思的來信,信的主要內容可能是馬克思告訴恩格斯同意去了。之前(11月15日),恩格斯寫信問馬克思是否去倫敦參加二大,馬克思的這次來信可能是告訴恩格斯去、怎么去和去了后如何把控會議的方向等有關內容(遺憾的是這封信未能保存下來)。所以,恩格斯這時在信的背面寫的那段話下面趕緊又補寫到:"剛才收到你的信,信中所說的事情我上面所寫的已經回答了。"這樣一來,恩格斯就放心下來而不再問馬克思去不去了。從恩格斯的信中可以看出至少有這樣幾個意思: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商量好,如果馬克思能去,綱領《宣言》就由馬克思來執筆,這一點從恩格斯寫的"請你把《信條》考慮一下"這一句的"請你"二字完全可以看得出來。恩格斯相信馬克思完全具有起草新綱領的能力,他想要馬克思前往倫敦的主要用意就在于此。同盟中央領導人可能也有這個意思。二是現有的兩個草案都是采用"教義問答形式",很不合適,需要用敘述式的行文風格。三是要把新起草的文本題名為《共產主義宣言》。因為《宣言》要敘述歷史、經濟、階級斗爭等,要旗幟鮮明,要有戰斗精神。從恩格斯的信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參加一大或在會后與同盟中央領導人聯系時,向他們介紹和推薦過馬克思。
有了新的組織、新的口號、新的章程,目前當務之急是要有新的理論和新的綱領。而新的理論和新的綱領能不能最終產生,關鍵看馬克思這次能否前往倫敦參加同盟二大。為什么說馬克思差一點不能去參加倫敦同盟二大會議呢?其主要原因是:馬克思一家正面臨比同盟一大時的經濟生活更為嚴峻的困難。
從1843年開始,馬克思多次被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政府驅逐,歷經了長達40年風雨兼程的流亡歲月。由于被多次驅逐,馬克思一家顛沛流離,僑居不定,頻繁搬家,經常生活在貧困和惶恐之中。1843年9月,馬克思第一次被普魯士政府驅逐后,10月來到空想社會主義的故鄉巴黎。在巴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入很大精力于1844年2月底編輯出版了《德法年鑒》雜志(1-2期合刊號)。但是,這一發行量很小的重要期刊在運往德國銷售的部分(300多本),被德法邊境的普魯士警察沒收了,這使馬克思在生活上首次陷入極大困難。從此,馬克思一直為經濟問題而煩惱。在倫敦同盟一大召開前夕,1846年5月14日,馬克思在致約瑟夫·魏德邁的信中談到:"錢的事使我很不愉快。"現在"我手頭很緊。為了使自己在最近期間在這里暫時還能過得下去,我把最后的一些金銀什物和一大部分亞麻布都當掉了。""你看,全面的災難!眼下我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除了許多的工作、家務事等等,又加上這一切金錢的壓力,你應該因此而諒解我為什么沒有給你寫信。"馬克思面臨的"全面的災難",應該還包括他的妻子燕妮病魔纏身、臥于床榻。1847年后,馬克思在布魯塞爾期間,除了恩格斯對他的幫助外,還經常向其他朋友要錢借錢,經常在食品店、面包店、藥店等賒賬欠債。不僅如此,馬克思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好。正是因為經濟和身體原因,馬克思沒能參加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關于這些困難的真實情況,我們再來看看馬克思自己說的一段話。1847年5月15日,馬克思給在巴黎的好友恩格斯寫信說:"我不能去倫敦了。經濟情況不允許我去。但我想我們會派沃爾弗去。這樣,有你們兩個人在那里,也就夠了。"在信中,馬克思還要恩格斯幫忙去抓緊追討欠款。"因為事情十分緊迫,所以希望你一天都不要耽誤,把一切事情辦妥,并來信告訴我。"他在最后寫到:"我不能再給你多寫了。大約十二天以前,布賴埃爾給我放了血,但不是左手,而是右手,由于我繼續工作根本不在乎,所以傷口化膿,未能封口。當時病情如果惡化,我會失掉一只手?,F在幾乎已經痊愈了。但是手還軟弱無力,不宜多動。"這就是說,除了經濟問題外,身體狀況也不允許馬克思往返奔波。目前,馬克思面臨更大的困難,他完全有可能也有理由放棄參加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
同盟二大于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倫敦如期召開。這一次馬克思能參加嗎?讓同盟中央感到驚喜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會。人是來了,但是,馬克思的心情一定是非常不安、非常沉重的。因為這時的馬克思是在全家處于十分悲慘的困難局面下,不得不前來與會的。大會結束后,馬克思沒有及時返回布魯塞爾。12月9日,還在倫敦的馬克思給巴黎的俄國文學評論家巴維爾·瓦西里也維奇·安年柯夫寫信,如實說了自己的困難:"我踏上旅途后(我還得在這里呆幾天),卻把我的家庭撇在極其艱難和無望的困境之中。問題還不僅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們都在生病。我的經濟狀況目前也十分危急,我的妻子可以說正受到債主們的圍攻,她遇到了極端嚴重的經濟困難。"為什么會窮困到這步田地?馬克思一家的生活主要是靠獲取稿費來維持。而在當下,他和恩格斯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還沒有全部印出來,已經印出來的部分,只是為了能夠問世答應不拿報酬。那本《哲學的貧困》雖然銷路很好,但其稿費要到明年3、4月份的復活節才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馬克思接著說:"如果您能給我的妻子寄去一百至二百法郎的話,那您真的是把我從極大的苦惱中救了出來。自然,要等我同我的家庭的經濟關系妥善解決以后,我才能還您這筆錢。"看來,情況比一大時更為糟糕,馬克思完全有理由放棄參加二大。但是,又是什么事情促使他前往倫敦的呢?
在1847年10月底時,馬克思就收到同盟中央來信,信里告訴馬克思二大在11月29日(星期一)召開(這個時間是同盟中央在6月一大決定的),并力勸他親自參加。同盟中央對比利時對布魯塞爾的工作非常滿意,認為:"在布魯塞爾有一個干練的支部,它的成員是德國人和比利時人。""我們希望在下一次代表大會上比利時有一些代表出席。"馬克思作為同盟布魯塞爾支部主席和區部委員,有條件有資格當選為二大代表。在同盟中央確定馬克思為二大代表后,到底是去還是放棄不去,馬克思的心理特別矛盾。如果不是恩格斯的積極鼓動,那馬克思就真的放棄了。恩格斯在1847年11月15日晚上把自己被選定為二大代表的消息,第二天寫信告訴馬克思,但主要還是想借此機會促使馬克思參會:"錢都來了。請你寫信告訴我,你和特德斯科去不去。如果你們不能上那兒去,我也不能一個人去,不能一個人參加代表大會,這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們兩人不能去,那末事情就完蛋了,就要拖遲幾個月。如果是這樣,請你給倫敦寫信,好及時把這件事通知各處。"信寫到后面,恩格斯又重復了一句,請你"立即寫信告訴我你是否去倫敦。"馬克思和恩格斯是較晚即出發前4天幾乎是在相同的時間定下來去的。恩格斯已經作好了去的打算,并就有關如何去的想法于11月23日(星期二)晚上給馬克思寫信。恩格斯說:"今天晚上才把我去的事定下來。這樣,星期六晚上在奧斯坦德,在正對火車站的噴泉旁邊的'王冠'旅館見面,星期日早晨過拉芒什海峽.你們如果乘四點到五點之間的火車動身,將大致和我同時到達。""如果我星期五早晨接不到你的回信,那末我就要肯定星期六晚上在'王冠'旅館和你以及特德斯科見面了。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商討所有的事情;這次代表大會將是決定性的,因為這一次我們將完全按照我們自己的方針來掌握大會。"正在恩格斯焦急地等待馬克思回信的時候,第二天(星期三)早晨收到了馬克思的來信。信中說的可能是和恩格斯寫的是基本相同的內容,所以恩格斯才趕緊在寫好的信上加寫,"剛才收到你的信,信中所說的事情我上面所寫的已經回答了。"這里說明馬克思不僅同意了去,而且還與恩格斯在思想上行動上形成了怎么去的默契。
馬克思能夠出席倫敦二大是一件好事。對整個倫敦行程,恩格斯負責籌集和準備經費,為馬克思得以赴會提供經濟支撐。在同盟一大和二大期間,恩格斯做了許多組織、協調、通訊、宣傳等方面工作,而這次解決錢的問題對倫敦之行尤為關鍵。為爭取這次機會,恩格斯多次催馬克思回信,反復問是否去,并且在想辦法籌款,目的還是想促成馬克思能去。11月23日(星期二)晚上,恩格斯算好日程后寫信約馬克思星期六(27日)出發,晚上在奧斯坦德"王冠"旅館見面,而24日(星期三)早晨收到的馬克思的來信可能是約星期五(26日)出發,所以恩格斯才及時在信的背面加寫:"星期五晚上我還不能夠到達奧斯坦德,因為錢要到星期五才能湊齊。"在恩格斯的催促和同盟中央的"力勸"下,按照這樣的約定,馬克思和恩格斯終于共同踏上了倫敦之旅。
(二)"黨的事情"促使馬克思赴倫敦參加同盟二大
馬克思是一個工作狂,他一向很繁忙,效率很高,給了同盟很多幫助,尤其是他堅定的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給同盟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同盟中央在1847年6月9日致盟員的通告信就這樣說過,新的成員加入了同盟,同盟的前途就有了保證,同時,對馬克思的布魯塞爾支部大加贊賞。因此,他這次能來倫敦,這是同盟中央委員會的期待,對同盟二大的成功召開,對誕生新的理論綱領,對馬克思的一生,對共產主義事業未來,都極為重要。馬克思能夠出席倫敦大會,恩格斯很關鍵,功勞很大。當然,馬克思恩格斯這次前往倫敦不僅僅只是為了參加同盟二大。還是在1847年11月15日的信中,他就對馬克思說到,我們28日到達倫敦后第二天就要開始工作。什么工作?"可能在29日,星期一,波蘭紀念日,'民主派兄弟協會'會進行某些活動,而我們則必須出席。這將是很好的事情。你在倫敦要作一次法語演說,然后我們把它登在《改革報》上。為了能夠在法國人中間發表意見,德國人一定要做出一些事情。一次演說將勝過十篇文章和一百次訪問。""你在10月2日的《北極星報》上大概已經看到哈尼和'民主派兄弟協會'關于召開一次民主派代表大會的要求。支持這個要求把。我在法國人中間也一定加以支持。"聽了恩格斯這一番中肯之言,馬克思還是同意了去倫敦和在倫敦參加波蘭紀念日的活動。因為馬克思作為布魯塞爾民主協會的副主席,能利用這次機會與"民主派兄弟協會"的領導人會面也是很難得很重要的。
11月27日(星期六),恩格斯從巴黎出發,馬克思和特德斯科從布魯塞爾出發,幾乎同時到達比利時西北部海岸港口城市奧斯坦德正對火車站噴泉旁邊的"王冠"旅館,晚上他們在這里充分商討了此行的所有事情。28日(星期日)早上,馬克思恩格斯和特德斯科一起開始過拉芒什海峽(英吉利海峽)。29日(星期一)晚上同盟二大正式開始。馬克思的外曾孫子羅伯爾-讓·龍格在《我的外曾祖父卡爾·馬克思》一書中記載:"代表大會開了兩個星期。會議都是晚間進行的,因為幾乎所有的代表在白天都必須為了掙錢糊口而去工作。"可見,除馬克思外,其他會議代表的生活也很緊張。這樣安排也好,既有利于會議保密,也有利于大家兼顧其它工作。當然,這樣安排對馬克思來說就更合適了。到達倫敦的第二天,馬克思和恩格斯就開始了十分重要的工作。這就是他們參加了11月29日在倫敦由"民主派兄弟協會"為紀念1830年波蘭起義十七周年紀念日而組織的國際大會。這個協會是憲章運動左翼代表人物哈尼、瓊斯等為在各國民主運動之間建立密切聯系于1845年成立的,馬克思恩格斯當時參加了這個成立會議,幾年來經常與他們保持聯系,竭力以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教育和影響該協會人員。1847年8月5日,成立了同盟布魯塞爾新的支部和區部,馬克思當選為布魯塞爾新支部主席和區部委員會委員。8月底,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領導下,成立了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教育協會,11月15日成立了布魯塞爾民主協會,馬克思任民主協會副主席。因此,馬克思不管是參加同盟二大和還是參加他們這個紀念日活動都是合適的,必要的。據讓·龍格說:"馬克思在倫敦期間同憲章運動的首領們進行了談判,并且參加了為紀念波蘭起義十七周年紀念而組織的國際民主派集會。"由于他們這個協會的會員在理論上比較幼稚,曾受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這次與他們見面,馬克思是以民主協會的身份出現的。首先,馬克思向"民主派兄弟協會"領導人轉達了布魯塞爾民主協會致"民主派兄弟協會"關于兩個組織建立更密切聯系的呼吁書,同時,介紹了布魯塞爾民主協會的有關情況,以便進一步從思想上工作上對他們產生影響。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參加"民主派兄弟協會"的活動,得到了同盟中央的支持。
然而,參加本次紀念活動的重點任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集會上的演說。兩個演說雖然篇幅不長,但其內容具有極強的鼓動性和號召力。馬克思慷慨激昂說道:要使各國無產階級的利益一致起來,"就必須消滅現存的所有制關系,因為現存的所有制關系是一些國家剝削另一些國家的條件;消滅現存的所有制關系只符合工人階級的利益。也只有工人階級有辦法做到這一點。""舊社會的死亡對于在那個社會里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喪失的人們來說并不是一種損失,而一切現代國家里的極大多數人的處境正是這樣。而且,他們必須通過舊社會的覆滅才能獲得一切;舊社會的覆滅是建立一個不再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新社會的條件。""你們憲章派不應該僅限于表達解放各民族的善良愿望。打倒你們國內的敵人,那時你們就可以自豪地感到,你們消滅了整個舊社會。"恩格斯說:"既然各國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們的利益是相同的,他們的敵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們就應當共同戰斗,就應當以各國工人的兄弟聯盟來對抗各國資產者的兄弟聯盟。"這樣能夠如此鼓舞人心的演說,確實是一次演說能"勝過十篇文章和一百次訪問"。關于大會的報道,載于12月4日《北極星報》、12月5日《改革報》,12月9日《德意志-布魯塞爾報》刊載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演說的全文。同盟二大散會后,馬克思12月9日在倫敦給安年柯夫的信說到這一點:"黨的事情(我在這里不能詳述),促使我前來倫敦。同時我也利用這次倫敦之行,建立了布魯塞爾民主協會同英國憲章派直接的聯系,并在一個公開的集會上對英國憲章派講了話。"11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在倫敦德國工人教育協會會議上發表演說,馬克思在演說中報告了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的活動情況。12月7日,恩格斯在倫敦德國工人教育協會會議上做了關于經濟問題的報告??梢?,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協會方面的工作積極主動、非常活躍和富有成效。
馬克思12月9日給安年柯夫的信還說了這樣一句:"我還得在這里呆幾天。"但是,同盟二大都結束了,工人協會方面的工作也辦完了,家里情況又那樣緊急,那"還得在這里呆幾天"又是干什么呢?由于這涉及到"黨的事情",馬克思出于保密,堅持原則,沒有給他說什么。在《宣言》引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各國共產黨人集會于倫敦,擬定了如下的宣言。"這說明在大會期間至少是有過如何"擬定宣言"的考慮。馬克思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對綱領就有些想法。在會上10天激烈和深入的辯論中,馬克思舌戰群儒,講到令人信服的符合同盟中央要求的基本思想和新的理論。因此,馬克思的觀點化解了討論的分歧,消除了大會的疑慮,統一了大家的思想,贏得了同盟中央和與會代表的信任。經過辯論,馬克思對綱領的總體框架和基本內容可能就有些腹稿了。同盟對擬定綱領既高度重視,又特別慎重。大會結束后,可能是同盟中央有意把馬克思留下深入商議綱領的事。馬克思在倫敦繼續逗留的4、5天里,可能就是在與同盟中央成員討論自己"擬定"的綱領"腹稿"。同時,同盟中央委員會同意恩格斯的提議,形成了具體是委托馬克思執筆起草《宣言》的重要決議。這應該就是在大會結束后,馬克思為什么還要在倫敦"呆幾天"的原因,這樣看來,呆這幾天對起草綱領是必要的和有意義的。
現在,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能夠克服巨大困難壓力出席倫敦會議,充分顯示出馬克思堅持以工作為重和迎難而上的責任擔當,充分顯示出馬克思為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事業努力拼搏的獻身精神。特別是從他和安年柯夫說的"黨的事情(我在這里不能詳述),促使我前來倫敦"這一句,充分表明了馬克思作為一個共產黨人對無產階級政黨的忠誠,對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事業的熱愛,對黨組織和黨的活動保守秘密的高度自覺和嚴謹作風;充分表明了馬克思堅持黨和無產階級的利益高于一切、把黨和無產階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犧牲個人家庭利益的高尚情懷和忘我精神。"黨的事情"就是"促使我前來倫敦"的主要原因。
《宣言》誕生來之不易,但又是歷史的必然。馬克思到底還是參加了倫敦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不僅如此,他在大會上表現很出色,辯論很成功,完全達到了預期"掌握大會"的目標。然而,我們有必要反過來這樣設想一下,如果馬克思確定不去參加本次大會,那結果就是另外一種不可思議的前景了。一是如果馬克思像同盟一大那樣因為經濟困難而不去參加大會,同盟的新的理論綱領《宣言》還能產生嗎;二是如果倫敦那邊只是同盟會議而沒有與"民主派兄弟協會"領導人進行工作交流和參加波蘭起義紀念日的國際大會演說,馬克思就很有可能不去了,如果這樣《宣言》還能產生嗎;三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多次鼓動和催促,馬克思也有可能就不去了,那《宣言》還能產生嗎;四是如果馬克思不去了,恩格斯對原有自己起草的教義問答式的兩個綱領草案又都不滿意,那要敘述歷史和階級斗爭的充滿戰斗精神的《宣言》還能產生嗎;五是如果馬克思不去,恩格斯說大會"就要拖遲幾個月",但要拖遲到何時(同盟一大期間有人建議二大1848年8月召開,后未被采納)召開就很難說了,如果是這樣,那《宣言》還能產生嗎?分析認為,如果馬克思真的沒有去倫敦,那《宣言》就真的不會產生了?,F在,對于馬克思一家經濟困難我們暫且不說,在1847年11月到1848年1月這一段時間,同盟中央召開二大和馬克思起草《宣言》,相對而言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為這一段時間巴黎、倫敦、德國、比利時的經濟政治形勢相對比較穩定,沒有發生大的事件。同時,馬克思的居所也比較穩定,沒有出現頻繁搬家的情況,警察也沒有來找馬克思的麻煩。這是召開大會和起草《宣言》的最佳時機和有利條件。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果不其然,形勢很快發生變化。在《宣言》起草任務剛剛完成正在倫敦付印時,1848年2月22日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6月的巴黎又掀起了工人武裝暴動。在后面的幾年里,政治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同盟都未能召開代表大會。值得慶幸的是,同盟中央抓住了機遇,大會如期召開了,馬克思按時去了,《宣言》最終產生了。應該是由于馬克思起草了綱領《宣言》和具有特殊的思想精神活力,在同盟中央的威望有了極大提高。1848年2月底,同盟中央委員會由倫敦遷到布魯塞爾,確立布魯塞爾區部委員會為同盟布魯塞爾中央委員會,并把全部職權交給了馬克思。3月3日,布魯塞爾中央委員會作出決議,根據形勢需要(馬克思被驅逐前往巴黎)中央委員會再由布魯塞爾遷到巴黎。3月上旬,新的中央委員會在巴黎成立,馬克思被選為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沙佩爾為書記,恩格斯等為委員。
(三)馬克思繁忙延誤險些被取消《宣言》起草資格
為起草黨綱需要,在取得同盟中央信任后,馬克思拿回了所有大會的文件資料,包括恩格斯起草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草稿、《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共產主義雜志》(里面有沙佩爾、沃爾弗等人的文章)、莫澤斯·赫撕帶有空想色彩的《共產主義信條問答》修正草案、圍繞大會主題討論成文的會議材料、各區部的意見建議等。同盟中央要求馬克思完成《宣言》起草任務,原定的時間是1848年1月初,最遲不超過1月中旬。這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
大會于1847年12月8日結束。12月13日左右(有說12月中),馬克思從倫敦返回布魯塞爾,正式開始綱領《宣言》寫作。恩格斯17日從倫敦到布魯塞爾,繼續與馬克思商量關于綱領起草問題和辦理其它相關事務,直到12月底返回巴黎。從馬克思回到布魯塞爾算起,離完成起草工作要求的時間滿打滿算還有30多天。這時,起草綱領《宣言》稿已經進入倒計時關鍵階段。在這個時間段里還能夠完成任務嗎?同盟全體人員都在拭目以待。如果僅僅只做這一件事,那肯定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實際上卻不僅僅是只做這一件事,不僅如此,馬克思幾乎沒有時間來寫《宣言》。這是怎么回事?
馬克思工作嚴謹,對自己要求很高,在協會工作很多。當時,他在同盟布魯塞爾區部、支部和工人協會、民主協會等都有任職,各方面工作和有關組織性的活動都需要認真做好,同時,綱領中將涉及到政治經濟學方面理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馬克思在起草《宣言》的同時,還做了很多關于工人協會方面的工作。
12月下半月,馬克思準備了演說材料,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做了關于雇傭勞動與資本的演說,并將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形成以《雇傭勞動與資本》為題這部政治經濟學論著。1848年初,馬克思試圖在布魯塞爾發表,但后來被逐出比利時而未能如愿。這部著作論述了以剝削雇傭工人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闡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和辯證關系,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深刻危機及其走向滅亡的歷史必然性。完成如此重要的著作,在起草《宣言》期間占用了不少時間。
12月17日左右,馬克思寫了《駁阿·巴泰爾斯》(載于19日《德意志-布魯塞爾報》)。
12月20日,馬克思在布魯塞爾民主協會大會上,報告了11月29日關于倫敦紀念1830年波蘭革命大會的情況,并宣讀了"民主派兄弟協會"的賀詞。
12月24日,馬克思寫了《拉馬丁和共產主義》(載于26日《德意志-布魯塞爾報》)。
12月底,馬克思為《工資》一文擬定了大綱,撰寫了手稿。這篇手稿同他未完成的著作《雇傭勞動與資本》有直接聯系,是對該著作的補充。
12月31日,馬克思出席了由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舉辦的有近130人出席的新年晚會并發言。
1847年12月,馬克思寫了《需求》手稿。這份手稿片段保持在馬克思的一本包括有《工資》手稿并注明日期為1847年12月的筆記本中。據推測,這個片段或者是馬克思為1848年1月9日在布魯塞爾民主協會會議上做的《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準備的綱要,或者是他為1847年12月在布魯塞爾德國工人協會中的幾次政治經濟學講演準備的綱要。
1848年1月9日,馬克思在布魯塞爾民主協會公眾大會上發表關于自由貿易的演說,大會通過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該演說的決議。這本小冊子《關于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于2月初問世。演說揭露了資產階級關于自由貿易的謊言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指出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進行殘酷剝削的事實,揭示了所謂的"貿易自由"實質就是資本家壓榨工人的自由。馬克思的這些論著,為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完成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工作和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打下了基礎。
1848年1月9日和14日之間,馬克思寫了《法國的局勢》(載于1848年1月16日《德意志-布魯塞爾報》第5號和1月19日《改革報》,未署名)。
另外,馬克思仍一直在為他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和他的《哲學的貧困》后續有關事務性的工作操心。在《宣言》手稿交稿正在付印的過程中,馬克思于2月22日又進行了一次在布魯塞爾舉行的1846年克拉柯夫起義兩周年紀念大會上關于論波蘭問題的演說。
從馬克思以上工作和日程安排情況看,一段時間來,馬克思寫《宣言》稿和寫其它著作以及應對其它事情,都在緊張的穿插進行,真正屬于寫綱領的時間,加起來可能也就是20多天的時間。在完成《宣言》最后沖刺的十來天,可能時間和精力都是比較集中了。馬克思在起草《宣言》期間,除了有必要參加這些活動和寫這些文章以外,基本沒有與外界聯系,沒有寫信,也沒有回信。這一段時間,可能一些人尤其是巴黎各支部的成員都遲遲沒有聽到綱領《宣言》誕生的消息,又出現了一些懶散、松懈的情緒。這幾年來,由于魏特林派的分裂活動,巴黎各支部出現了不同派別和經常性爭吵的情況,同盟認為巴黎的工作絲毫沒有進步。恩格斯自1846年8月15日旅居巴黎以來,逐步克服了各支部的思想混亂現象,在劃清與魏特林平均空想共產主義界線方面起來決定性作用,從而成為巴黎各支部多數派的代表出席同盟二大。但這時的恩格斯也不知道《宣言》手稿具體什么時間上報,什么時間通過,什么時間印發,而同盟巴黎這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在1月份中下旬這個關鍵時刻,恩格斯給馬克思寫了兩封信。在1月14日的信中,恩格斯說:"這里同盟的情況很令人難受。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松懈和互相之間的無謂嫉妒。"因為同盟巴黎各支部的領導人?!ぐf貝克和參加各支部的部分工人,受魏特林主義和蒲魯東主義的影響較深,在還沒有產生新的綱領理論的這段時間,這些人出現明顯的消極現象,恩格斯拿他們也毫無辦法。"他們之間的一些人是道地的施特勞賓人,衰老下去的粗人,而另一些人是新興的小資產者。"所謂施特勞賓人,是指德國的流動的手工業幫工,包括裁縫、木工、制革等工人。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受落后行會意識和成見的支配,抱著反動的小資產階級幻想,認為可以從資本主義大工業退回到小手工業去。恩格斯覺得要影響、宣傳、教育這些人很難,他說要等《宣言》來了以后,再去和他們做一次工作,如果這次再不成功,我就放棄這種宣傳。所以,恩格斯接著說:"希望倫敦的文件快點來,使這項工作重新活躍一些;那時我將利用時機。這些人由于到現在還沒有看到代表大會的任何結果,當然會十分松勁。我現在正同施土姆普弗和諾伊貝克介紹給我的一些新工人來往,但還不能說會有什么結果。"一周過去了,馬克思的《宣言》手稿是不是已經寄往倫敦了,或是別的什么情況,上次的信也不見回,恩格斯坐不住了。所以,1月21日晚上恩格斯寫了第二封信,在談了有關情況后,最后一句說:"沒有什么新聞了,請快點回信。"這兩封信馬克思都沒有回復??上攵?,這時馬克思已經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宣言》寫作上了,而大家都在翹首期盼《宣言》文件的早日到來。
但是,要在原先規定的時間(1月中旬)內完成任務,馬克思顯然是做不到了。怎么辦?同盟中央可能在1848年1月上旬,問過馬克思的起草進度,并強調提出了時間要求??吹贸鰜?,同盟中央分析局勢可能變化的情況,已經在焦急地等待著。他們可不知道你在忙什么,也不管你是什么理由,到時間了就應該馬上送綱領手稿來。上旬過去了,中旬過去了。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于是,同盟中央委員會在1月24日作出決議,給馬克思下了"最后通牒"。這個"最后通牒"的內容大概是:同盟中央委員會通過布魯塞爾區部委員會帶有警告意味地通知公民馬克思,如果在2月1日(星期二)之前,他們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決定的委托由馬克思執筆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手稿還沒有寄到倫敦,那就要對馬克思采取進一步的制裁措施。如果他再不按時完成任務或不打算干了,就要立刻取消大會委托給他的起草綱領的資格,收回同盟中央給他的所有文件資料。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這不僅對馬克思不好,而且對整個同盟組織下一步開展工作不利。
馬克思沒有退縮,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馬克思遵守了同盟中央"最后通牒"即"2月1日前"的最后的期限,最終于1848年1月底完成了《宣言》手稿的起草、修改、定稿,并將其寄往倫敦。馬克思雖然沒有在開始預定的時間內寫完《宣言》手稿,但按照同盟"最后通牒"的時間要求交了稿,完全可以說最終還是圓滿完成了《宣言》的起草任務。如果我們進一步從馬克思肩負的歷史重任來看,也完全可以說馬克思的工作效率實在太高了。要知道,馬克思是在"妻子和孩子們都在生病"和"遇到了極端嚴重的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接受并完成了這一具有使命性的任務,真可謂了不起,也確實很不容易。
讓人感到可惜和遺憾的是,馬克思寄往倫敦的《宣言》手稿未能保存下來?,F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兩份簡短的草稿:一份是馬克思在1847年12月底-1848年1月初寫的《<共產黨宣言>第三章計劃草稿》,另一份是馬克思在1847年12月-1848年1月寫的《<共產黨宣言>草稿的一頁》。[30]從"第三章計劃草稿"(即第三章寫作提綱)看,馬克思寫了六條,前四條是批判各種空想社會主義的,后兩條即第五條是"直接的黨的文獻",第六條是"共產主義的文獻"。可能是時間倉促的原因,《宣言》第三章的內容有些壓縮和調整,沒有完全按計劃提綱走。在第四條"批判的空想的文獻"中,馬克思提到"歐文、卡貝、魏特林、傅立葉、圣西門、巴貝夫的體系",而在《宣言》中,只提到歐文、傅立葉、圣西門三人,其他三人就沒有說了。這個"第三章計劃草稿"是怎么保存下來的?當時馬克思把它寫在《工資》手稿筆記本的封頁上,上面還注明有"1847年12月于布魯塞爾"的字樣。關于《<共產黨宣言>草稿的一頁》這份手稿,是《宣言》草稿中唯一保存下來的一頁。其內容的小部分說的是《宣言》第一章的內容,大部分說的是第二章的內容,這一頁的頭兩行是燕妮的筆跡??赡艽_實是時間原因,馬克思寫到最后,篇幅大大壓縮了,《宣言》第四章最短,只有兩頁。在開始起草第一章時,時間相對充足,所以第一章寫得最長,有近14頁。由于要"敘述歷史"和經濟問題,馬克思在闡述關于大工業和"世界市場"發展時,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述英國大工業對落后的舊中國掠奪的情況,其中還提到了"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萬里長城"。為什么"敘述歷史"就要說中國?"因為黑格爾寫歷史是從中國開始的。"1842年初,馬克思第一篇批評普魯士政府的政論性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首次提到中國。當然,《宣言》和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中對中國的敘述,應該是直接參照了他們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有關內容。在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著作中,關于對中國的論述和論述中國的文章有很多。
從《宣言》表達的藝術風格看,馬克思談古論今,博覽群書,學識深厚,才華橫溢,文筆犀利。他中學時代開始愛好文學、詩歌、散文、戲劇。進入大學后,除法律專業外,他的興趣在黑格爾哲學、古希臘哲學等。1841年4月15日,23歲的馬克思獲得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到1847年,馬克思已經寫了很多哲學、經濟學文章和著作?!缎浴分杏嘘P古典文學、古典哲學、幽靈學、神話故事中的用語,就來自于莎士比亞、《圣經》、但丁《神曲》、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等。燕妮的父親馮·威斯特華倫對童年的馬克思很喜愛,經常給馬克思和燕妮朗誦荷馬的史詩和莎士比亞的劇本、講述圣西門的故事等。馬克思特別崇拜莎士比亞及其著作,《哈姆雷特》等戲中的"幽靈"神話給馬克思留下深刻印象。1835-1837年,馬克思在給父親、燕妮和姐姐的信(詩)中,多處使用"幽靈"一詞。1836年11月,馬克思以《幽靈》為題,給燕妮寫了一首敘事詩。為報答"父親般的朋友",馬克思在獲得耶拿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1841年4月15日)時,急忙將博士論文、博士學位證書和親筆獻詞,向未來的岳父馮·威斯特華倫呈上,這獻詞里就有"幽靈"用語。馬克思此后的很多著作,都有對"幽靈"的描述。當然,《宣言》引言用"一個幽靈"起句,妙用四個"幽靈",堪稱神來之筆。正是因為如此博學,馬克思近乎用詩意般的語言來表達《宣言》,開頭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結尾堅定有力、催人奮進,全篇呈現出一幅思想深邃、邏輯嚴密的美妙歷史畫卷。同盟中央收到《宣言》稿后,十分滿意,沒有修改,沒有反對意見,一致通過。就這樣,一部指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科學理論綱領《共產黨宣言》,于1848年2月24日在倫敦橫空出世。當《宣言》分發到各區部、支部后,受到同盟上下"科學社會主義先鋒隊的熱烈歡迎",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理論取得的重大勝利。(作者:胡德巧,中共黨員,國家發展改革委離退休干部局第8支部委員、原重大項目稽察辦公室司長,研究員。)
原文鏈接:http://www.rmlt.com.cn/2022/0706/6511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