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戎:拜登意欲何為
- 發布時間:2022-06-01 09:56:25
- 來源:中宏網
年近八旬的美國總統拜登“不辭勞苦”,在整個五月忙碌不停。先是要國會批準通過援助烏克蘭40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用烏克蘭人的血與俄羅斯對抗。然后又高調在華盛頓會見準備加入北約的瑞典首相安德森和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表達力挺兩國加入北約的堅定立場。在亞太地區,拜登也沒有閑著,先是將東盟各國的領導人邀請到華盛頓舉行東盟+美國首腦峰會,并“大方”地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的援助,其中6000萬美元用于東盟應對中國的挑戰,接著又旋風式的訪問韓國,將美韓同盟關系提升至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系,接著又馬不停蹄奔赴日本,主持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峰會,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將四國及韓國、新西蘭以及東盟中的7個成員國都拉了進來。可謂“碩果累累”“志得意滿”。甚至在日本大言不慚地對臺灣當局做出承諾,即動用軍事力量來“保衛臺灣”。我們看到的拜登似乎要準備在全球與中、俄大干一場,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大較量。
然而拜登的張狂正說明他的虛偽和孱弱。先看歐洲,拜登急于拉攏北約盟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拒絕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進口,反而使得歐洲國家怨聲載道,有苦說不出。美國雖暫時賺得鍋滿盆滿,但從長期看,歐盟國家對美國的不滿一定不可能長期被壓抑。美國力挺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不經意地又得罪了盟國土耳其,要構筑圍堵俄羅斯的北約東部防線和進一步東擴北約,美國還需要進一步付出代價。歐洲仍在繼續分散美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在亞洲,美國先是通過美國-東盟峰會增加對東盟的影響力,然而并未表現出應有的誠意,給予東盟的“援助”(1.5億美元)只相當于給予烏克蘭援助的三百分之一強,而東盟國家的人口達到6.6億,是烏克蘭人口15倍,也就是說,東盟6.6億人口人均享受的美國援助只有0.25美分,而烏克蘭4400萬人口享受的美元卻超過了900萬美元。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對東盟的好意純屬象征性并帶有很強的政治指向,即美國只需要東盟與美國站在一起對付中國,至于東盟希望美國提供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美國則裝聾作啞、置之不理。對烏克蘭援助可以體現為拜登選擇了通過代理人戰爭來削弱俄羅斯,對東盟的吝嗇可以表現為美國對東盟與中國靠得過近的不滿。拜登在支持戰爭與支持和平發展方面選擇了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似乎在以“口誤”作為障眼法而實質是不再顧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等中美關系基本準則,赤裸裸表示要用軍事力量來保衛臺灣,也就是說,他想阻擋中國人民統一祖國的步伐,并正在公開地支持臺灣當局對抗大陸和推進“臺獨”。
我們如何解讀拜登的“大外交”哪?首先看東盟。拜登向東盟提供的1.5億美元援助雖然很少,但釋放的政治信號卻還含有深意。即只要東盟對抗中國,美國就援助你們。美國正在將東盟的廣闊空間視為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重要平臺。東盟國家對美國和中國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不難做出判斷。去年11月在中國東盟峰會上,中國政府承諾在未來三年再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美元的援助,并正在向東盟國家的優質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并準備從東盟購買價值1500億美元的農產品。可以看出,美國要東盟進入到所謂印太經濟框架,基本上是空心和不實惠的,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深度合作以及帶給東盟國家的好處也非美國所能替代。在看日韓。雖然美國有意在訪問日本之前訪問韓國,并刻意將與韓國的關系提升為全球戰略關系,但相信韓國的“宿敵”日本并不舒服。盡管韓國也表現出要加入“四國同盟”的愿望,但美方以“四國聯盟”尚未鞏固為由婉拒。這到底是什么含義哪?很明顯,“四國聯盟”在共同應對俄烏沖突問題上發生了激烈分歧。印度堅決拒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并拒絕接受任何在四方聯合公報中有譴責俄羅斯的內容。四國在俄羅斯問題上已經步調不一。而韓國與日本是宿敵,如果把韓國拉入“四國聯盟”,恐怕要將韓日矛盾也帶進來,并可能把特別敏感的半島核問題也帶進來,這就更難確保美國戰略同盟的一致性,也會分散美國通過“四國聯盟”應對中國的大戰略,更何況韓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國。因此,要聯合制華,韓國恐怕顧慮更多。
事實上,目前的印太經濟框架無非是口惠而實不至的樣子貨,因為這是通過總統行政令發布的,并無多少法律效應,人們也許還記得2017年初,特朗普上臺伊始就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給積極參與這項協定的很多亞洲和拉美國家當頭棒喝。誰又能說得清新一屆美國總統不會像特朗普那樣任意拋棄印太經濟框架(IPEF)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已使得美國的公信度大為降低,盡管美國一些決策者提出由美國提供資本、日本提供技術、澳大利亞提供原材料和印度將成為替代中國的全球大工廠,并試圖將這種思路變成未來印太經濟框架的基本模式。但真要實施起來并非易事。
而IDEF必然會對也已成熟的RCEP形成沖擊,使得許多國家在考慮與中國合作時不得不顧及印太經濟框架的一些新標準。當然我們仔細看一看拜登的行為軌跡會更好地了解其心態。拜登總統一到首爾,第一站就到了三星基地,很顯然是為了加強美韓之間的技術合作為目的,也就是說,與韓國結成高技術聯盟對抗中國是根本目的,而提升美韓同盟地位無非是做給韓國人看的,美國不一定真感興趣。另外,在拜登揚言所謂要武力保衛臺灣的同時,人們不要忘記美國不愿意出兵烏克蘭,而是通過出售殺人武器要烏克蘭幫助美國攻擊俄羅斯。人們也不會忘記美國在去年8月從阿富汗的倉皇撤離,這已經表明美國的色厲內荏,并無多少底氣,也未真正下決心武力援臺。同樣拜登在大言不慚地揚言要武力保衛臺灣的同時,又有美國政要宣揚只要大陸武力攻臺,美國就應首先炸毀臺積電。也就是說,美國要武力保護臺灣是虛,確保中國大陸得不到臺灣芯片的核心技術是實。
目前美國正在將不支持態度悄悄地從國務院網站中刪除,試圖通過這種威懾和訛詐戰略為蔡英文當局系統性臺獨壯膽打氣,并通過拉幫結派,制造冷戰時期曾出現的反華軍事同盟,與當時不同的是,美國在構建軍事同盟體系的同時,又在構建反華經濟同盟。然而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今天的世界也非美國可以無限制、任性橫行霸道的世界,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不僅注定要失敗,而且一定會因其自相矛盾、內部漏洞百出而受阻,很可能是短命的。(作者系資深媒體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