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平: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融合發展
- 發布時間:2022-03-21 09:38:21
- 來源:中宏網
全球發展倡議和“一帶一路”倡議都致力于推動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但兩個倡議分別自成一體,各有側重,合作方向和重點各有聚焦。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耙粠б宦贰背h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突出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時提出的。隨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他再次強調,要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在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全球發展倡議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期待。當下,新冠疫情嚴重沖擊全球發展進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遭受到重創。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目的就是呼吁各國更加重視發展問題,從而形成合力,共迎挑戰。倡議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最重要的目標是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倡議高度契合各方需要,迅速得到聯合國和近百個國家的響應支持。今年一月份,“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首次會議,超過一百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齊聚一堂,為落實倡議凝聚了更廣泛的國際共識。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
政策溝通: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貿易暢通: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資金融通: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愿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將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強主要經濟體政策協調,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推動多邊發展合作進程協同增效,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促進人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普惠包容。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通過緩債、發展援助等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特別大的脆弱國家,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堅持創新驅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
堅持行動導向。加大發展資源投入,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注重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范。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制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會議(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全球發展倡議突出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重點從四個方面推動倡議逐步落地:一是對接重點領域。聚焦發展中國家當前面臨的最緊迫課題,尤其是減貧脫貧、糧食安全、經濟復蘇、就業培訓、教育衛生、綠色發展等,在這些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助推2030年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期實現。二是對接各國需求。秉持開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歡迎各方結合自身實際需求或優勢資源靈活參與這個倡議。三是對接合作機制。中方愿同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尤其是聯合國系統攜手合作,也愿意同小島嶼、內陸、最不發達國家發展進程協同增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全球合力。四是對接各界伙伴。重視私營部門、非政府組織、專家智庫、媒體等各界各方面在落實2030年議程中的作用,歡迎各方建言獻策、積極參與。
總之,全球發展倡議是繼“一帶一路”之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是對全球發展合作的“再動員”,是對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核心人權理念的“再確認”,為縮小南北鴻溝、破解發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線圖”,也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加速器”。中國愿同各國一道,積極探索并落實好這一重要倡議,不讓任何國家掉隊,不讓任何訴求被忽視,也不讓任何一個人落伍,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作者:任海平,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