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形勢穩字當頭 鄉村全面振興或成增長新動力
- 發布時間:2022-03-09 09:44:41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王鏡榕)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從經濟發展預期看,要做到‘六穩六?!?,穩經濟增長是最重要的基礎,”中宏觀察家、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原司長高俊才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按照5.5%左右的增速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既是穩妥的,也是積極的。
報告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總基調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突出的印象是,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總基調?!备呖〔疟硎?,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略低于去年初6%的預期目標,略高于前兩年平均增長5.2%的實際增速,這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在去年8.1%的較高增速、前兩年5.1%左右的平均增速基礎上做出這一預期目標,與此前市場做出的5-5.5%預期相比是較為樂觀的?!敝泻暧^察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戴穩勝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目標既展現了中央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也表明了中央對未來一年面臨的復雜形勢有著清醒認識,同時明確了改革和創新驅動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旋律。”
“報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贝鞣€勝表示,“報告對國內外經濟社會的復雜形勢的判斷依然十分嚴峻,認為當前時期來自國內外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要想實現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必須爬坡過坎,頂住壓力。未來一年的經濟工作的核心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與過去相比更加強調‘穩增長,穩就業’。這個判斷很準確、很清醒?!?br/>
“穩中求進”承壓較強外部風險壓力
報告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半m然中國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規模傳播,但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影響各地正常的經濟運行秩序?!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子超告訴記者,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問題十分突出,特別是餐飲、旅游等服務行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給穩定就業造成了巨大挑戰;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下降,則反映出國內消費恢復緩慢、持續疲軟,給經濟增長帶來了較大壓力。從國際防疫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國外放寬疫情管制政策,短期內國外商品生產能力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從而導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增長或將承受極大壓力。
“疫情對產業鏈的破壞、近期的俄烏沖突以及此前歐美經濟刺激政策等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也將對供給端形成沖擊,中國制造業企業可能將持續承受較高的生產成本,導致中小企業出現生存危機。”戴穩勝強調,此外,疫情全球流行的趨勢仍未見終結,歐洲、中東等地地緣政治沖突愈演愈烈,全球產業鏈的不穩定風險顯著提高,海外疫情后遺癥可能帶來潛在的勞動力供給不足風險,全球經貿往來和國際合作阻力持續放大等潛在風險,都使得發生全球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急劇上升。所以,在風雨飄搖的世界經濟危機前景下,在一個高基數上中國要取得5.5%左右的GDP增速,需要付出極大努力。
鄉村全面振興或成增長新動力
“為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目標,報告提出了九大工作任務。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壁w子超強調,中國農村蘊含著極為龐大的發展潛力與資源,或將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而要充分激發農村地區潛力必須下大力氣進行鄉村建設。
報告指出:“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對此,戴穩勝表示,實現農村現代化、城鎮化,絕不是將人簡單地集中至城鎮,而是必須以產業為龍頭,發展為導向,使廣闊農村擁有發展經濟、便利生活、促進生產、穩定就業的現代化基礎設施。
趙子超告訴記者,加強新基建與農村現代化基建,一方面,能夠直接提高對農村的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在農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解決由疫情導致的人員流動困難、城市崗位減少等就業難問題,保障社會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保障農村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水平和質量,引導企業、資本和勞動力走向農村,在農村實現廣泛的、穩定的本地就業,農村環境更加宜居宜業,保障農業穩定發展與糧食安全的同時,農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與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
“從糧食產量看,報告提出,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這既考慮了近幾年的糧食產量,也考慮了我國的水土資源稟賦和糧食生產能力,還考慮了保障糧食安全的實際需要?!备呖〔疟硎?,“糧食產量最需要一個‘穩’字,糧食少了不夠吃,產量過多會谷賤傷農,有的糧食品種前些年曾多次出現過谷賤傷農的問題?!彼麖娬{,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既要??偭?,又要著力解決好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在水稻、小麥等口糧供求平衡、絕對安全的同時,“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使“油瓶子”多裝中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