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引領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 發布時間:2022-02-14 10:21:49
- 來源:中宏網
2021年,國內醫藥行業在各種挑戰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仿制藥、器械、新藥更是備受矚目。這背后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市場對于醫藥行業未來發展的認知與預期:仿制藥的帶量采購,醫療器械的集采,創新藥的醫保談判等形成所謂醫保控費、萬物集采的預期,似乎醫藥行業的未來就是被砍價,被限價,整個醫藥行業的規模體量會大幅萎縮,行業空間縮小,行業增速下行。2022年1月30日,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為醫藥工業的發展撥開迷霧,指明方向。
《規劃》指出,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十四五”期間,醫藥工業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面臨深刻變化,將進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規劃》中,可以看到國家要將醫藥行業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出發去做大做強推向新高度的決心,看到國家想方設法去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力推動創新,大力推動國際化的決心與舉措。
規模效益穩步增長:醫藥工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3.9%提高到5%左右;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實施醫藥領航企業培育工程,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結合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實施,支持大型企業實施創新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一批國際化程度高、全球布局發展的大型制藥公司。
創新驅動轉型:醫藥工業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笆奈濉逼陂g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額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創新產品研發,推動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與應用。
國際化發展全面提速。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發生產全球化布局、國際銷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藥公司,充分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集聚,大力開拓全球市場,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以更高水平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在對新規劃的理解基礎上去認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控費等都是手段,旨在行業總量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結構調整升級,是提升發展質量的科學之路。醫藥集采政策更應扮演的角色是醫藥市場“新陳代謝”的“推進器”,是理性的、分階段的、有選擇的,從而給市場注入壓力,推動結構性降價,推動醫藥產品結構調整,讓普通藥品,高端仿制藥,生物仿制藥,創新藥等不同技術屬性的產品在“推進器”的作用下,各歸其位,紅海型品種降價拼規模與制造效率,藍海型品種靠先發優勢,技術競爭壁壘享有階段性溢價,市場分化既給行業壓力,也給企業壓力,使之不能如以前一樣靠仿制藥,靠銷售的渠道關系去“躺贏”......大家都要拼創新的效率與速度,比戰略的高明與執行力的精準。從而鼓勵競爭,提升產業效率,推進結構調整,為更好的東西,更新的產品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展望未來,我國的醫藥市場已處于一個整合、成長的上升的大通道。2021年的醫藥工業產值在2.9萬億左右(2.3萬億的藥+6000億的醫療器械),如果按照8%的增長,十年后的醫藥行業體量會翻一倍到5.8萬億的樣子(4.6萬億的藥+1.2萬億的器械)。頭部企業或有行業一倍的增速比如16%年化增長,未來10年有4-5倍的成長空間。而從創新藥看,目前創新藥的占比在1500億左右,占比8%,如果十年后創新藥的占比上升到30%,就是1.5萬億,60%占比的話就是3萬億,那么整個創新藥未來十年有10倍-20倍的成長空間。我們的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的未來依然是星辰大海,依然是一個“水大魚大”的大行業。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5%,高出工業整體增速4.2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3.0%提高至3.9%;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長9.9%和13.8%,增速居各工業行業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規劃》將“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醫藥工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速設定為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目標設置相對保守,一方面是考慮到在當前醫藥行業控費降價的大趨勢下,行業利潤很難保持在大基數下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十四五”時期恰逢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創新驅動轉型的重要時期,需要為醫藥工業預留出一定的緩沖空間,而非一味鼓勵大規模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規劃》將“加快產品創新和產業化技術突破”列為首要重點任務,要求“十四五”時期全行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額占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創新化和高端化是未來醫藥行業繞不開的主題,創新投入成本會有明顯的提升,“十四五”第一年創新藥獲批數量創歷史之最,高達68個,相比于2020年增長了50%,可見現在政策支持和企業對創新的重視程度之大。“十四五”期間也將會有一大批醫藥創新成果完成臨床研究和申報上市,醫藥工業也將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加快創新驅動轉型。
在供應保障方面,《規劃》指出,目前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需增強,企業開發罕見病藥、兒童藥積極性低,小品種藥仍存在供應風險?!兑巹潯吩谌婵偨Y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加強醫藥儲備體系建設,根據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開展前瞻技術布局,提高常態保障水平,提高疫苗應急研發生產能力,加強疫苗供應保障,進一步推動傳統疫苗升級換代,提高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和順應性。此外,《規劃》還對藥品及醫療器械質量管理、企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等方面做了進一步要求,將制定實施醫藥工業重點領域碳減排行動計劃,明確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
從《規劃》內容可以看出,醫藥行業數萬億元的市場空間,既面臨著改革的紅利,也存在各種挑戰,關鍵在于如何把握機遇,規避風險。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亟需轉變觀念,調整結構,讓創新、提升、轉型升級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新的《規劃》適應了新的政策環境和經濟環境,而且更多的是一個引導性的文件,醫藥企業亟需明確其導向思路,并結合自身的整體戰略進行部署,加快推進產業產品結構升級換代,從而實現產業和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咀髡撸喝魏F?,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