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經濟數據出爐:政策組合拳頻出這個冬天不太冷
- 發布時間:2021-12-16 08:54:20
- 來源:新華網
2021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今日發布。數據顯示: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2%,均保持較快增長;
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9%,低于3%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
秋糧產量10178億斤,比上年增產191億斤;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增長2%,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外匯儲備余額連續7個月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回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恢復,實體經濟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進出口增勢良好,民生保障有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此前,制造業PMI自4月份以來連續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縮區間,其中小型企業制造業PMI連續7個月處于收縮區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受疫情影響波動比較大,總體也呈現回落態勢。其中,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回落至收縮區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
付凌暉表示,這一重要判斷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他認為,下階段,持續做好宏觀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機結合,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仍有較好基礎。
事實上,為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困難,市場保供穩價的力度在加大,政府的助企紓困力度也在加大。
11月18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指出,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有力托住了就業基本盤,宏觀政策要繼續圍繞市場主體展開。在延續制度性減稅、落實已定緩稅政策的同時,研究采取新的組合式、階段性減稅降費措施,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政策,支持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和創新升級。
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形成了階段性幫扶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的“1+2”政策組合拳。通過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等,為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減輕中小企業負擔,落實好支持制造業中小企業的助企紓困政策,加大對涉企違規收費的整治力度。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等支持。用好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和支小再貸款,加大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隨著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大,保供穩價和助企紓困政策的顯效,四季度以來,工業生產連續加快,工業品價格漲幅出現回落,外貿外資較快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成效。
付凌暉表示,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穩定恢復,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財經翻譯官】李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