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榮: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理解中國
- 發布時間:2021-12-02 10:21:25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王鏡榕)經中央批準,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于12月1日—4日在廣州召開。本屆會議將以“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為主題,講好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陸彩榮介紹“讀懂中國”叢書新成果中宏網攝影記者 康書源 攝
日前,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陸彩榮就“讀懂中國”叢書成果及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等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中宏網記者:結合近年來“讀懂中國”叢書的出版成果以及對外傳播交流的新實踐、新探索,您怎么解讀本次會議主題?
陸彩榮:“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首創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先后有來自世界各國數百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與會,與我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對話交流,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今年是第六屆會議,在廣州召開,主題確定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主題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遠關切。在“讀懂中國”叢書的扉頁上,刊印了總書記的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時的談話(《人民日報》2016年1月5日)。
中國共產黨誕辰百年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正在奮力開拓第二個百年新歷程。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國際社會很關心和關注中國的走向,關注中國將如何實現新發展,以及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會議的主題“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沒有主語,既可以說“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也可以從國際視角提問,“中國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個話題也是國際傳播的主題。所謂中國的國際傳播,就是向世界說明和介紹中國,與世界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中國外文局的職責和使命所在——-向世界說明中國。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是在中央關心下,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鄭必堅會長發起創辦,聯合國內外重要機構舉辦。鄭必堅會長親自策劃和主持活動,今年八十九歲了,仍然親力親為,關心“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各項安排,充分體現了他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無比熱愛與忠誠,很令人感動。仁者壽,智者堅!
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解讀新時代中國
中宏網記者:伴隨歷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成功召開,“讀懂中國”叢書也一直備受各界關注,能否為我們介紹下最新情況?
陸彩榮:從“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創辦以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一直與外文局合作,在中宣部的指導、支持下,雙方組建了叢書編委會,由鄭必堅出任編委會主任,雙方領導及專家擔任副主任及成員,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方面意見,共同推動“讀懂中國”多語種叢書編輯工作,由外文出版社以多語種對外出版。這也可以說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理論成果。首先,它的選題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國際社會的中國關切,有的選題也可以說是來自國際會議的論點、觀點和熱點,再總結升華提煉,由相關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和撰著,形成理論成果。目前已經出版了兩輯。第一輯是20本40種圖書,分中英文已經面向全球出版發行,其他語種正在陸續出版發行。由國內外頂尖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撰著,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以及全球化、國際治理等領域。
為繼續講好中國故事,使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讀懂中國”叢書第二輯延續第一輯的出版宗旨,繼續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解讀新時代中國。第二輯重點聚焦中國共產黨、中國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中國改革再出發、中華文化與當代中國、“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大主題,增加了國外作者的比重,通過更多的國外作者多角度、多側面的解讀,呈現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圖書的國際性和吸引力。第二輯目前規劃12種,已經出版7種,還有5種在制作過程中。
第二輯出版首本重磅圖書就是鄭必堅先生的《中華文明與中國共產黨》。這本書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文明深刻的關系,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這本書在今年7月1日當天出版。該書版權頁專門注明2021年7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非常具有紀念意義。這也是鄭必堅先生獻給黨的百年華誕的一份厚禮。第二輯叢書首批圖書在今天“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開幕式前向世界首發。目前正在寫作編輯出版過程中的還有五種圖書。
傳播好新時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聲音
中宏網記者:在“讀懂中國”叢書第二輯發布之際,您怎么看這項對外傳播的重要成果所取得的傳播成效?
陸彩榮:叢書出版以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獲得不少獎勵,成為國家重點出版物、列入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被評為優秀外宣品、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圖書等榮譽。第一輯圖書出版后首先在英國倫敦書展舉行了大型首發儀式,鄭必堅會長、我駐英使館人員及英國專家等參加,以后陸續在美國、北京、上海等國內外重要書展舉行推介會和大型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這本書還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覽偉大變革單元展出,國內外媒體也進行了廣泛報道。
這套大型當代中國叢書出版后得到了國際社會好評。21世紀理事會執行副總裁道恩·中川(DawnNakagawa)祝賀“讀懂中國”叢書成功出版,高度評價叢書的學術質量和重要價值。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主席尼爾·布什將第一輯圖書、鄭必堅先生的《中流擊水——經濟全球化大潮與中國之命運》一書贈送給基金會成員,包括美國前總統、前國防部長、前國務卿等產生了較好國際影響。阿爾巴尼亞、德國等國際出版界也紛紛引進該書版權。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對《中華文明與中國共產黨》一書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不讀懂中國文明,就不能理解中國獨特的架構關系;不讀懂中國文明,就無法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念。《中華文明與中國共產黨》回答了這個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
從第一套叢書策劃伊始,就定位為高端兼具親和力叢書,強調可讀性、故事性和吸引力,目前我們和作者們仍在為之努力。讓名家大家寫鮮活的圖書。目前從市場銷售看還是相當成功和可喜的。第一輯首版到現在,已經出版發行30多萬冊,有的加印四五次,受到國內外讀者廣泛歡迎。有讀者認為該系列圖書編印質量很好,內涵豐富,有些圖書被讀者認為是講解相關方面題材的“經典之作”,是一套值得一讀的好書。有讀者對叢書作者中的專家和名人,如鄭必堅、王蒙、李君如、陳晉、葉小文、白春禮、解振華、徐偉新等權威解讀中國方方面面的情況給予高度肯定。
這體現了本套叢書出版的初衷,讓世界讀懂中國、理解中國。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的,要看清楚中國過去為什么成功,弄明白今后的中國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在宏偉的中國實踐基礎上,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用講好故事的方式,傳播好新時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幫助國際社會更好地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這將是中國國際傳播工作者共同的歷史責任。我們也將和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等一起為之不懈努力。